康新街道:党群阵地“多点开花”,让幸福“开门可及”
一是整合利用闲置资源,共建小区党群服务站。聚焦群众多元需求,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多方联动”机制,围绕功能复合型、特色主题型、居民活动型党群服务阵地,通过新建、联建、改扩建等方式,在每个小区打造一处党群服务站,配齐棋牌室、健身房、儿童娱乐室等功能室,辐射建成功能复合型的水岸华府小区党群服务站,服务特定群体的“青空间”“夕悦居”特色主题型党群服务阵地,以及满足居民活动的“52邻”小区党群服务站等,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党群服务。目前,依托各阵地已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120余场次,满足了居民对文化、教育、养老、健身、就餐、便民服务等功能需求,切实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统筹小区空闲场地,改建小区党群服务角。紧盯居民每日进出必经的小区大门和小区单元楼栋这两处地点,对保安亭和楼栋角进行升级改造。让保安亭变身为“暖家”“便民格格屋”等党群服务亭,放置梯子、雨伞、应急医疗包、工具箱等共享物品,随时满足居民应急需求。将小区单元楼栋空地改造为楼栋党群服务角,涵盖政策速递、居民公约、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宣传内容,网格信息图、信息公开栏、活动预告等服务内容。同时,在有条件的党群服务角里设置协商议事、读书看报、志愿服务等功能区域,让小区内的每一处空间成为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平台,以“小空间”承载“大幸福”。把民生服务落到群众心坎儿上,让服务党员群众更接地气、更暖人心。
三是发挥楼栋“能人”作用,搭建睦邻党群服务点(户)。在每个楼栋内设置“楼层党群服务点”“睦邻党群服务户”,将党群服务、邻里服务、居民自治有机融合,在社区治理中融入各类“能人”,让居民“足不出楼”就可以反映情况和提出建议,为“邻里互助”“邻里互调”治理模式搭建平台,使群众成为“小线索提供、小隐患排除、小纠纷化解”的主力军。将矛盾化解在家门口、服务提供在家门口、力量凝聚在家门口,形成共建共享联“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