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新街道悦和社区:“五个聚焦”绘就社区美好生活新典章

来源:康新街道办事处 发布时间:2024-07-29 17:14 打印 保存 分享至: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为民、便民、安民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悦和社区以党建引领典范社区建设为契机,以“五个聚焦”为抓手,不断夯实社区“十大场景”,打造了党建引领有高度、城市管理有精度、品牌特色有亮度、社区服务有温度的典范社区。

  一、聚焦全领域引领 构建典范社区组织体系 

  注重发挥党建在典范社区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突破空间壁垒、隶属壁垒、行业壁垒,通过“强根、立架、搭台”,推动基层党建与典范社区建设深度融合。强化组织引领,根系延伸到底。以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为基础,创新性地构建了“五级三类”党群服务体系,将党群服务阵地深入到商业街区、小区广场、住户楼宇,实现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无缝对接,有效夯实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方向引领,突出民意导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通过定期召开党员代表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和幸福表白会,广泛听取民意,形成《悦和社区典范社区建设重点工作推进清单》。同时,线上线下多渠道征集居民意见,确保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机制引领,促进共建共治。整合包联单位、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等62方资源力量,建立了“红色共享联盟”,形成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通过“暖暖相伴”共建机制和联合党委、“幸福合伙人”等平台,实现了街区、物业、楼组的综合治理,营造出既有烟火气又不失秩序感的社区环境。 

  二、聚焦全场景设置 坚持典范社区品质提升 

  坚持硬件与软件同步提升、空间与功能同步考量、物力与人力同时兼顾的原则,推广嵌入式服务综合体,将典范社区的“十大场景”与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融合,形成互促共生的“生态全景”。打造嵌入式阵地,补齐服务短板。坚持将最优资源留给群众,大力优化整合社区配套建设用房等公共空间,优先用于发展社区嵌入式服务。在小区内,配备了图书室、24小时共享自习室、健身器材、心理咨询室、棋牌室、书法绘画室、儿童娱乐室、共享客厅、日间照料中心以及智慧养老设备等,同时完善了“一配一修一配一理一磨”等便民服务,实现居民“家门口”的幸福生活“一站式”满足。凸显全龄化服务,提升功能保障。着眼于“一老一小一青”等社区最常住重点人群,新增设了约1400平米的“青空间”“夕悦居”小区党群服务站,涵盖了休闲娱乐、强身健体、读书学习、助餐医养等多种功能,构建了“资源-平台-互动”的联动共融服务模式,实现了老有所乐、幼有所教、青有所属的美好愿景。建设全生活场景,塑造优质环境。以社区为圆心,以服务为共享半径,打造“15分钟生活圈”“5分钟生活圈”,新增了夜间公交车、电动车充电桩、慢行步道,新建了门球场地、第三小学高新校区等生活场景,丰富了社区教育培训、购物消费、公共文化、休闲娱乐、交通出行等生活场景,不断增进了民生福祉,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典范社区建设带来的便利与幸福。 

  三、聚焦全链条参与 赋能典范社区善治活力 

  紧盯治理“痛点”、疏通参与“堵点”,让群众在全链条参与家园“蝶变”中增强效能感、获得感,把典范社区的蓝图愿景转化为可观可感的生活实景,打造“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服务赋能,推动力量下沉。坚持将服务和资源向基层聚集,深入挖掘并选聘楼长、组长、网格志愿者等社区骨干力量。通过推动组织在网格的覆盖、力量的汇聚、服务的开展以及问题的就地解决,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治理的精细化和高效化。在小区内,设立了睦邻服务站及法务驿站,每周安排党群服务日,组织“三官两师”(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心理咨询师)、驻区单位、党员志愿者等资源,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矛盾化解、帮办代办等一站式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务。智慧赋能,服务高效便捷。打造了“码上议事”线上意见征集及反馈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群众全过程参与协商议事的目标。同时,运用“多多评”社区智能治理平台、“暖城一表通”、“小区智能人脸识别系统”等数字化载体,加强了社区的“智慧感知”能力,让服务更加高效便捷。自治赋能,促进多元参与。依托五社联动项目,针对不同群体实施种子计划,成功培育了“共享奶奶”“侠客团”“幸福合伙人”“睦邻共治委员会”等23个居民自组织,培育了131名社区红人,收集了21个社区服务金点子,共同解决了17件家门口的微难题,累计服务居民10000余人次。 

  四、聚焦全周期共振 激发典范社区多元潜能 

  强化议事协商、双向服务、评价约束三方面的制度探索,有力推进街区治理落实落细与持续创新。建立长效化议事协商机制。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典范社区规划、建设的全周期,实施“每月一提”悦和金点子活动、“每季一请”部门约请制度和“每年一评”居民评议制度,运用“五步四议”机制,成功协调解决养宠矛盾、商业扰民等问题矛盾共计132件,实现了“人在小区走、事在小区办、情在小区聚”的良好局面。形成常态化双向服务机制。聚焦“民生改善、和谐稳定、家园共建”等关键问题,以供需对接为抓手,通过清单式明责、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吸引人、凝聚人。建立了“大中型实事项目—小型项目—迷你项目”双向运作机制,结合共建单位、居民等业务及特长,以双向服务的运作让更多“微治理”“微智慧”“微基建”项目落地开花。探索导向性鼓励参与机制。坚持刚性治理和柔性治理两手抓,建立了志愿者积分激励机制,开展“品德积分”大PK活动,围绕“邻里和睦、绿色低碳、诚信友善”等方面对居民量化积分。优胜楼栋或个人可获得“物质+品德”积分奖励,享受购物优惠、学位升级、便捷就医等“睦邻待遇”,充分激发群众的主体力量,塑造社区共同价值,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五、聚焦全方位幸福 促进典范社区共富共享 

  始终将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致力于构建幸福、和谐、共富共享的社区环境。以文化浸润促幸福共享。积极吸纳各族群众参与,创作编排了一系列富有民族特色、贴近群众生活的舞蹈、小戏等优质原创节目。成立了“妙剪生花”“艺心向党”等15支文化协会,定期举办“百人共绘石榴图”“月悦邻里节”“幸福我来秀”等各类文化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促进各族群众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共富行动促发展共享。依托幸福康新社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稳妥发展兼具公益性与商业性的社区集体经济,通过“以工代赈”模式,帮助辖区居民实现就业增收。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和社区的发展状况,推出了收纳整理、直播、手工艺品制作等一批符合实际发展的“自我造血”项目,拓宽居民就业创业渠道,实现了“培训+就业+创业”的有效衔接,促进了居民收入的增加。以暖心项目促服务共享。注重特殊群体的关爱和帮扶,针对独居老人、困境儿童、外卖小哥等群体,实施“一个新书包”“暖心生日宴”“幸福来敲门”等6类18个“21℃暖”服务项目,为他们提供便捷、贴心的服务,送去温暖和关怀。积极回应居民关切,办成办好新增夜间公交车、新建非机动车充电车棚等实事60余件,让居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社区服务的温暖和力量,实现了社区“宜业”、居民“乐业”的美好愿景。 

相关链接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