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康政发〔2024〕15号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康巴什区“十四五”应急管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4-08 08:41:00 来源:康巴什区人民政府 打印 保存

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各垂直管理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经康巴什区人民政府2024年第1次常务会议研究审议通过,现将《康巴什区“十四五”应急管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人民政府

                      2024年1月30日

  

 

康巴什区“十四五”应急管理事业 发展规划

    (2021年——2025年)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康巴什设区以来编制的第一个应急管理五年规划,更是康巴什区步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科学、高效编制并组织实施好《康巴什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意义重大。

  本规划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内蒙古自治区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鄂尔多斯市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编制,立足康巴什区实际和未来发展要求,对“十四五”时期康巴什区应急管理工作的具体思路和实现路径进行总体设计。

 

  第一篇 综合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康巴什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康巴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为康巴什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营造社会安全稳定发展格局提供重要保障。

  本规划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重要讲话》《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内蒙古自治区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科学编制康巴什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对康巴什区“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和奋斗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现状及挑战

  (一)设区以来发展现状

  设区以来,康巴什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应急工作,始终坚持“防灾减灾,人命关天;应急管理,责重泰山”的宗旨,牢固树立“敢于担当、敢于负责、迎难而上”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市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应急体制、应急机制、应急预案建设,加大对应急保障、应急科技以及应急救援队伍的投入,康巴什区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增强。

  1.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康巴什区积极适应应急管理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健全机构,落实责任,严格执法,夯实基础,牢筑防线,着力实现真指挥、真应急、真安全、真提升。康巴什区应急管理局于2019年3月14日挂牌成立,先后整合了原区安监局的职责,区政府办公室的应急管理职责,区发展和改革委的地震及震灾应急救援职责,区民政局的救灾职责,区统筹城乡发展管理局的水旱灾害防治职责,区防汛抗旱、减灾、抗震救灾等指挥部(委员会)的职责。在机构改革过程中,不断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先后与其他区直各部门完成人员转隶、职能转化、物资交接,在理顺机制、明确职责的基础上,迅速地进入全面“应急”工作状态。目前,康巴什区先后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减灾委员会、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等议事机构组织架构和运行规则,制定了工作规则。在康巴什区应急管理机构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边工作、边改革、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主动适应应急管理新要求,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改革原则,逐步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职能划转。

  2.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处置科学指挥,强化应急预案执行力。不断强化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管理等工作,形成有效组织、协同应对、反应迅速的突发事件处置机制。结合实际,修订康巴什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防汛抗旱、抗震救灾、地质灾害、安全生产等各类领域专项预案,明确了领导组织机构、成员单位职责、信息报告、监测预警及响应、应急处置、恢复和应急保障等方面内容。

  截至2020年底,康巴什区各类应急预案总数达9件,其中,专项应急预案共 6件、部门预案3件,常见的各类突发事件和工矿商贸、危险化学品等企业的应急预案覆盖率均达到100%。康巴什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各有关成员单位、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战演练、专项演练,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切实增强了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形成全面覆盖、有效衔接、结构完整、管理有序的应急预案体系。

  3.强化训练应急救援队伍。康巴什区应急管理局成立之后,对人员调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流程和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职责进行重新界定,将现有的应急专业队伍进行布局调整和装备更新完善。根据康巴什区突发事件类别特点,区应急管理局统筹协调,会同有关单位,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建设定位和要求,以消防救援队伍、民兵应急分队、预备役部队、武警部队、医疗队伍及其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组建区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承担全区范围内发生的暴雨洪涝、森林火灾、地震、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和道路交通事故、建设工程事故、建(构)筑物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工矿商贸等生产安全事故以及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康巴什区现有应急救援队伍包括消防救援大队、森林草原防灭火队伍、红十字会、医疗救护、水电暖气、通信抢修等13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60人;社会救援队伍和覆盖各街道5支综合救援队伍共50人的救援力量。

  4.应急和安全意识显著增强。设区期间,康巴什区加大全民应急知识、应急技能、安全文化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安全微视频、公益广告、动漫作品、安全手册、海报、挂图、横幅和户外电子屏、社区微信群、宣传栏等方式,向全社会大力宣传普及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提高群众防灾自救能力。重点开展学校开学和复课安全防控以及居家学生生活安全教育。发挥育人功能,强化学生和教职工安全意识,做到安全宣传从早抓起、从小抓起,根植安全理念,普及生活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和教职工做到能应急懂避险、能自救会互救。把安全宣传“五进”工作与精神文明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民普法、文化科技卫生等有机结合起来,一并推动落实,营造关心安全、参与安全、呵护安全、共筑安全的浓厚氛围。

  5.应急监测和处置能力得到提高。应急管理部门、重点行业监管部门及负有监管职责的其他部门严格执行全年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及时报告、迅速响应、科学处置。加强信息报送,制定实施《应急信息报告制度》,针对突发事件及时启动联动机制,高效开展处置。常态监测突发事件隐患,全面收集信息,准确掌握情况,及时发布预警、警示信息。

  (二)设区以来存在的问题

  设区以来,康巴什区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应急管理机构成立较晚,康巴什区应急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尚处于萌芽阶段,且各街道以及各有关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工作进展不平衡,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应急管理工作仍存在明显不足。

  1.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康巴什区应急管理“一案三制”的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但区、街道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目前,康巴什区街道、社区还没有成立专门机构和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职责不明确、人员不到位、应急处置与应急日常管理工作脱节等问题;应急值守和突发事件报告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还比较滞后。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应急联动协调不够紧密,响应机制不灵活,从上到下指挥不协调,部门间联动运行不充分,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响应不到位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2.应急预案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区仍有部分街道和部门的部分应急预案没有编制完成,不利于依法、依程序对各类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防范和处置,离应急预案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同时,部分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风险评估不到位,企业预案与政府预案衔接不紧密;存在应急演练面向基层演练次数少且贴近实战不够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案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3.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康巴什区应急物资储备缺乏统一规划,现有应急物资缺乏统筹管理,紧急生产、采购、捐赠、调拨、交通运输、仓库配送、装卸搬运等机制有待提高;应急物资的储备种类尚显单一,储备更新、物资损耗等财政补偿政策和核销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品种单一,储备数量总体较少,且应急物资储备多为政府和企业单位内部自存,社会单位和居民家庭的应急物资储备较少,布局不尽合理,快速拉动和协同能力较差。

  4.综合应急能力需进一步增强。应急管理机制体制基本成型,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还不够完善,各级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水平普遍较低。有关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还不健全,信息资源共享不充分,基层应急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责任体系需要进一步落实,应急处置能力尚需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能力建设、风险管控与监测预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整合应急物资及装备匮乏、储备结构不合理,应急救援力量需要进一步强化,安全与应急教育体系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十四五”面临形势及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开局起步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持续深化期,也是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加速拓展期。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包括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十九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优化、统筹国家应急能力建设,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国家应急能力体系,将为康巴什区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带来重大机遇。但由于康巴什区经济发展方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社会治理等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多灾种叠加和灾害综合影响加大,各种常规和非常规、现实与虚拟、单一和耦合、可预测预警和不可预测预警风险交织并存。康巴什区的安全形势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普遍增多。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康巴什区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阶段性特点明显,呈现复杂多变性。近几年,康巴什区自然灾害类型较多,特别是干旱和冰雹发生频率高、损失重、影响范围广。除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外,极端天气事件的时空分布、发生频率和强度也出现新变化,康巴什区遭受低温、干旱、沙尘暴、森林火灾、暴风雪、洪涝、病虫害等多重灾难的袭击概率加大,灾情复杂多变,损失严重。使得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抵御、救援工作难度普遍增大,特别是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依然薄弱,防灾减灾救灾机制不健全,未能真正全面做到将灾害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2.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设区期间,全区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虽逐年减少,但事故总量仍然过大,“十三五”期间,康巴什区累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14 起,死亡 4 人,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基础仍然比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近年来,康巴什区建筑产业潜在隐患较多,安全风险大,加之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十分匮乏,危化行业事故逐渐步入多发期。康巴什区文化旅游和商贸产业数量多、管理粗放,基础薄弱、小散乱差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油气输送管道占压、安全距离不够、老化和人为破坏等问题严重。同时,随着人口的逐步增加,建设步伐的加快,社会化程度逐步提高,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领域的监管难度也逐步增加,安全基础依然薄弱。

  3.突发公共卫生风险长期存在。当前,仅从公共卫生领域来看,近年来,全球新发现的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流行仍比较严重,重大疫情不时出现。特别是近几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出康巴什区公共卫生治理体系还不健全,基层公共卫生预防控制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医疗救助和应急医疗物资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日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社会范围不断拓展,人口跨境跨国流动加快,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等威胁依然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4.社会安全风险形势复杂多变。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高风险的社会,社会转型、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带来的社会风险在康巴什区同样存在,各种具体利益矛盾日趋复杂,不可预料的风险挑战大大增多。康巴什区网络聚集效应明显,网络安全事件呈增多态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土地征地拆迁安置、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较为突出,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因素增加,社会稳定的因素和隐患依然存在。

  二、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与应急管理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安全与发展,践行安全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坚持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机制体制,妥善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奋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康巴什区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障康巴什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设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全局。坚持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务,坚持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于全区和谐稳定发展大局,为康巴什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照国家、自治区、市的总体要求,立足实际,统筹应急体系各领域各环节建设,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不断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3.依法管理,科学应对。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依法开展突发事件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处置救援等工作。坚持科学应对,注重分析研判,强化隐患排查,加强监测预警,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4.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梳理需求,合理规划,完善建设,改变各自为阵,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利用政府和社会现有应急救援和保障能力资源,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不断提高集成应急响应能力。

  5.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完善政府治理,坚持政府主导;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社会参与;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推进部门协同、区域协同、行业领域协同,不断提高全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十四五”期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到2025年,全区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企业自主到位、社会共同参与、上下顺畅联动”的突发事件应急运行机制,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和应急保障等能力明显增强,自然灾害防御和应急救助能力显著提高,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公共卫生保障和应急救治能力显著提升,社会安全防控和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基本建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实现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全面有效防控和应对,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达到鄂尔多斯市的领先水平。

  2.具体分类目标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指标及目标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十四五 

指标属性 

  

  

  

  

  

综合 

  

应急 

  

能力 

  

指标 

  

  

  

  

应急 

  

  

管理 

基层应急管理机构设立率 

100% 

预期性 

大中型和高危行业企业应急预案备案达标率 

100% 

预期性 

政府应急演练频次达标率 

  

100% 

预期性 

企业应急演练频次达标率 

  

100% 

预期性 

 

灾害发生后满足抢险救灾基本用电时间 

10h 

预期性 

 

  

 

  

 

救灾物资储备量可应急保障全区常住人口率 

≥10% 

预期性 

综合性应急避难场所数目 

≥5 

预期性 

  

 

  

 

  

 

  

 

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 

≥95% 

预期性 

高危行业(领域)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控系统比率 

≥98% 

预期性 

灾区应急测绘和卫星图像资料获取时间 

≤4h 

预期性 

  

 

  

 

  

 

  

 

应急救援队伍在接到较大及以上突发事件处置指令后2小时内到达现场率 

≥90% 

预期性 

受灾群众10h内得到初步救助率 

≥70% 

预期性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平均达标率 

≥90% 

预期性 

森林草原火灾24小时扑灭率 

≥95% 

预期性 

 

  

 

  

 

  

 

企业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 

100% 

预期性 

在校学生应急知识普及率 

100% 

预期性 

应急知识科普宣传受众率 

≥90% 

预期性 

约束性指标 

  

综合 

  

控制 

事故灾害十万人死亡率 

≤0.5% 

约束性 

亿元 GDP 事故灾害经济损失率 

下降20% 

约束性 

  

安全 

  

生产 

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 

0 

约束性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11 

约束性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下降20% 

  

约束性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 

≤0.38 

约束性 

  

  

防灾 

  

减灾 

因灾死亡人数 

0人 

约束性 

农作物受灾面积 

≤30 

约束性 

森林火灾受害率 

<0.5‰ 

约束性 

地质灾害威胁人口率 

≤1% 

约束性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 

≤4‰ 

约束性 

无公害防治率 

80% 

约束性 

  三、主要建设任务

  (一)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1.完善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体制,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协调机构职能,补充完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指挥机构和办事机构,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实现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积极推动各部门、街道、企业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充分依托并运用好现有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全面覆盖、网格管理、多网合一”的应急管理基层治理机制,探索推进基层应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严格落实国家有关职业保障政策,建立健全应急管理职业保障制度,将应急管理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充分发挥应急管理局牵头抓总作用,加强与公安、气象、住建、交通、自然资源、卫健等部门的协调联系,根据职责分工承担各自责任,衔接好“防”与“救”、“统”与“分”的责任链条,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形成整体合力,发挥好应急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

  2.优化应急协同机制。根据“多灾种、大应急”的要求,健全应急联动机制,有效整合和共享区域内应急资源,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探索建立健全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综合应急管理体系。围绕开展事前预防与应急准备机制,落实风险调查、隐患排查和调查评估机制;完善监测与预警机制,增强早期监测的灵敏性和准确性,提高完善信息报告机制,保证信息的时效性;重点推进事中应急处置与救援机制,降低突发事件灾害损失率;规范事后恢复重建机制,科学开展重特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和资金管理;建立应急评估机制,改进应急管理、健全应急体系;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引导多方资金参与应急体系项目建设;完善风险分担机制,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品种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促进形成统一指挥、部门联动、运转顺畅、处置高效的应急管理协同机制。

  3.增加机构及编制。康巴什区应急管理局于2019年3月14日挂牌成立,先后整合了原区安监局的职责,区政府办公室的应急管理职责,区发展和改革委的地震及震灾应急救援职责,区民政局的救灾职责,区统筹城乡发展管理局的水旱灾害防治职责,区防汛抗旱、减灾、抗震救灾等指挥部(委员会)的职责。到目前只设置了两个科室:综合业务室、综合办公室。为了贯彻落实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精神,进一步健全应急体制机制,应急管理局计划增设9个科室:政治部(副科建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科建制)、地震中心(副科建制)、应急办公室、安全生产综合调度室、政策法规宣传和规划科技室(行政审批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室、安全生产基础室、综合减灾室。增加后的科室及专业人员负责承接落实区指挥部(委员会)各项工作任务、运行管理指挥协调保障、运行安全监测预警分析研判以及应急联勤联动、大值守保障等工作。

  (二)强化基层应急体系建设

  1.健全基层应急体制。各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实施网格化管理,着力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按照街道机构改革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内党发〔2017〕40号要求,以“划全分净、全面覆盖”为基本原则,整合现有网格资源和力量,将全区 4 个街道办事处共计 19 个社区逐一划分为1-3个网格,每个网格配置1名网格员,开展网格巡查,承担网格内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灾情观测等职责,打通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最后一公里”。网格员收集信息并通过手机“APP”上报,构建应急管理网格化管控体系,与平安建设网格制相结合,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网格化治理格局。

  2.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依托地方优势救援力量和民兵等,推进“专兼结合、一队多能”的综合性街道社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通信等装备配备和物资储备。发展灾害信息员、气象信息员、群测群防员、网格员等应急信息员队伍,加强综合性业务培训,鼓励“一员多职”,给予必要经费补助。加强民兵应急力量建设。开展以有班子、有队伍、有机制、有预案、有物资、有培训演练等为主要内容的街道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推进以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应急服务站(点)建设,推动面向公众和基层应急人员的移动客户端软件开发与推广应用,强化基层风险评估、隐患排查、预警信息传播、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能力。

  (三)完善突发事件法规预案体系建设

  1.健全应急政策法规。推进专项应急法规体系建设,适时启动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修订工作,积极推动相关制度固化为法规规章。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行政监督。建立健全重要时期应急服务保障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制度化、程序化。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落实,确保应急管理工作各项工作依法开展。建立灾情报告、会商研判、监测预警、应急响应、现场指挥、物资征用、信息发布、舆情应对等一批工作制度,为应急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2.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编制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全区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开展街道、社区应急预案编制试点,进一步加强区、街道两级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修编工作,不断完善全区应急预案体系。做好各级、各类应急预案评估、备案、修订、宣教培训等管理工作。推进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建设,实现应急预案文本电子化、流程可视化、决策指挥智能化,具备应急需求下的快速查询、识别、筛选与匹配等辅助指挥决策功能。应急管理中的规划、预案和演练三项工作在目标和方向上能够保持协调一致,使预案所涉及的部门以及不同部门、不同功能和不同层次的预案之间能够实现有效衔接联动,每年组织一次应急准备评估,每两年(法律规定)组织一次应对高度逼真事件情景的应急演练,发现并跟踪解决问题,检验和提高应急能力。

  3.强化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开展年度跨部门、跨系统、跨区域的综合应急演练。推进各行业、各领域的应急演练。创新演练方式,应用桌面推演和“双盲”演练,增强应急演练的针对性、考核性和实效性。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应急演练规划、组织、评估等环节的管理,加强应急演练的标准化组织与实施。

  (四)加强应急处置体系建设

  1.健全应急决策支持机制。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决策和快速评估系统,及时研判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损失程度、人员伤亡等信息。建立完备的专家队伍体系,根据需要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协助制定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方案,指导开展现场处置工作。

  2.完善现场指挥与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现场指挥机构的设置和分工,规范现场指挥权交接方式和程序,优化应急决策和处置机制。明确应急机构综合管理与专业处置的职能定位,强化条块之间的协调配合。有效整合应急力量和应急资源,建立各单位横向沟通机制。完善与周边旗区的信息沟通和应急协作机制,形成多层次的应急联动体系。

  3.强化应急联动与协作机制。强化信息沟通与应急协作,逐步建立各级应急管理联席会议、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负责人联络会商等工作制度,强化联合监测预警、信息沟通、技术支持、队伍和物资统一调配,形成多层次的全区应急联动体系。建立应急指挥中心突发事件定期分析评估制度,为科学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决策参考和帮助,提高应急联动能力和处置效率。

  (五)提升风险管控与监测预警能力

  1.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全区安全运行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推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完善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机制,加强各类风险控制和隐患治理。重点抓好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等方面风险隐患排查,建立风险隐患数据库,有针对性制定应急预案。健全并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开展环境污染基本情况调查,建立重点区域(水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档案库。开展环保重大危险源普查辨识和登记建档工作,统一全区重大危险源监管和监测预警标准。

  2.完善监测预警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预警指标体系和管理制度,完善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规范预警级别的动态调整及解除程序。进一步加强康巴什区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多形式、多备份的预警信息发布手段,拓宽预警发布渠道,着力解决预警发布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气象、地震、防汛、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调整优化监测站点布局,完善监测网络,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网络系统。完善全区气象、农牧水利、自然资源、民政、林业、卫生、交通、环保等涉灾部门应急指挥和应急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预警信息汇总、分析研判和发布等功能。

  3.强化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开展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编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风险管控“一张图”,对城市“生命线”等重大风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和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积极有序推进韧性城市、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备用饮用水水源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防灾能力。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城市应急管理网格单元,规范网格巡查标准化操作流程。探索完善城市应急联动等综合应急管理模式,加强城市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建设。

  (六)全面推动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

  1.推动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建设。全面统筹推进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建设,加快以应急管理信息化为重点内容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年)》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强化统筹指导,加快推进感知网络建设,围绕自然灾害监测、城市安全监测、行业领域生产安全监测、区域风险隐患监测、应急救援现场实时动态监测等应用需求,利用物联网、卫星遥感、视频识别、航空感知、视频感知和全民感知等五类感知途径,建设覆盖全区的感知网络。实现对辖区内自然灾害易发多发频发地区和高危行业全方位、立体化、无盲区动态监测,多维度全面分析本地区风险信息提供数据。积极推行集约化建设模式,在充分构建系统化、扁平化、立体化、智能化应急指挥体系基础上,设计建设全区综合性应急指挥中心。

  结合风险防范、监督执法、指挥协调、救援处置等工作需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深度融合,提升应急基础信息整合、现场信息获取、灾情研判等能力。充分利用北斗导航、物联网技术和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在监测预警、灾害信息获取等方面的优势,实现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持、政务管理等应急管理业务,加快推进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2.强化应急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根据应急管理部对全国应急管理一盘棋一张网的要求,按照国家政务平台“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方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行业企业要在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健全完善相关系统的基础上,将本地区、本部门掌握的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领域的风险和隐患信息以及灾害事故信息逐步接入,形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安全可靠、覆盖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全部行业领域的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加强涉灾部门之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实现资源的最大化效用,稳步推进全区应急管理信息化“一张图”。大力整合各类风险隐患信息和自然灾害数据以及应急资源基础设施等,充分利用政府大数据应用支撑平台的运行数据和综合分析成果,建立建设应急管理数据中心,努力实现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送、综合研判、辅助决策、指挥调度等功能,满足应急管理工作的快速反应、统一指挥、综合协调的机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责权限使用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协同做好灾害事故的防范处置工作,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水平。

  (七)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1.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整合现有专业救援力量,加强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消防救援等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动高风险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和街道、学校、社区等基层单位加强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在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建设以消防救援队伍、综合救援队伍等2支队伍为主力,以基干民兵应急队伍、行业救援队伍、街道应急救援队伍等3类队伍为补充,以社会救援力量、社区级网格员、社区级灾情信息员、第三方力量为辅助的三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加强干部职工能力建设,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应急理论知识培训,提高应急队伍人员知识水平,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建立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专家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多渠道争取资金,逐步提高应急队伍装备、技术水平。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

  2.强化公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在突发事件风险防控的人民战争中,只有发动起全社会的公众积极参与、全民联动,才能构筑起最坚固的人民防线,全面提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群众基础。依托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基层社区以及其他组织,建立形式多样的应急志愿者队伍,重点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志愿者队伍在科普宣教、应急救助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健全政府和企业购买应急服务机制,支持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发展壮大。推进社会组织、社区组建志愿消防队或微型消防站。坚持群众路线,在基层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应急安全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把安全健康等公共安全和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

  (八)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理顺应急物资管理体制,加快构建以政府实物储备为基础,企业(商业)储备、产能储备、社会化储备为支撑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和快速调运机制,构建应急物资智慧化管理体系,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

  1.健全应急物资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统分结合的应急物资管理保障体制。强化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协调职能,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制定应急物资分级分类储备目录,明确各级各部门应急物资管理、储备范围和权限,完善应急物资管理保障工作运行机制。完善区、街道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库建设,健全区、街道的二级政府应急救援装备与物资储备体系。推进多灾易灾街道、社区应急物资储备点建设,推动形成以区级保障为依托、街道和社区储备为补充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网络。指导高危行业重点企业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从采购、验收和库存管理方面给予具体意见,使其成为全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网络的一部分。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综合保障能力评估和应急物资生产调度、采购、储备、管理、调配、运输、回收、报废等各项制度,完善应急物资管理保障制度体系。健全应急物资紧急征用和补偿等制度。规范捐赠物资管理和使用。

  2.完善应急物资采储调配体系。分级分类评估应急物资需求,制定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健全应急物资分级分类储备标准,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目录。科学确定各类应急物资政府实物储备、企业(商业)储备、产能储备和社会化储备的比例及数量,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布局,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储备为主,商业和企业生产能力储备为辅的应急救灾物资储备机制。其一,政府实物储备。按照统分结合和仓配一体化模式,优化提升仓储设施建设布局,加快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专业性应急物资仓库、部门应急物资储备点建设。依托专业救援队伍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储备。拓宽应急物资采储渠道,加强政府储备物资管理,强化物资储备和管理情况督导检查。其二,企业(商业)储备和产能储备。全面系统开展重要应急物资区域产能布局调查,大力支持产能备份建设,优化重要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布局,健全应急物资生产、供销企业名录和重点企业储备数据库,编制应急物资供应链分布图。建立完善平战转换机制,增强应急物资转产能力,畅通应急物资生产供应渠道,实现产品储备与产能储备相衔接,确保极端情况下应急物资峰值需求的生产供应。其三,社会化储备。建立应急物资社会化储备制度,统筹利用企业、个人仓储设施,采取协议储备、协议供货、委托代储等多种方式,实施应急物资社会化储备。推广应急物资集装单元化,鼓励、引导、指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家庭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

  3.加强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在现有专业信息与指挥系统基础上,着力推进全区综合应急平台的建设,形成完整、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信息与指挥协调体系,实现各级政府间应急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应急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健全信息综合研判、指挥调度、辅助决策和总结评估等功能。启动建设全区应急资源“一张图”,建立应急数据动态管理和实时更新机制,实现跨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加强应急平台应用终端采集能力建设,通过应急指挥车、移动应急小平台、无人飞机、应急手机等装备实现突发事件视频、图像、灾情等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报送。

  (九)加强恢复重建体系建设

  1.提升灾害现场恢复能力。建立健全抗灾救灾快速反应机制,保证灾后24小时安置和救助措施基本到位。重点加强供水、供电、供气、排水、交通、通信等生命线工程紧急抢修和临时转移安置能力建设,尽快恢复受影响地区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治安秩序。建立健全现场灾情信息通报机制,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服务。加强灾害现场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与处理设备,防止次生、衍生事件的发生。

  2.加强恢复重建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灾情损失评估机制,完善报灾核灾流程和方式,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恢复重建和发展规划,落实资金、物资和技术保障,有序开展恢复重建工作。建立健全救灾减灾协调会办机制,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健全重大灾害快速拨付机制和财政救灾资金投入机制,全面落实恢复重建项目管理制度和恢复重建资金监管制度。

  3.健全调查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各类突发事件调查评估机制,规范调查评估程序、内容和方法。建立灾害评估专家会商制度,探索建立依托相关科研院所、专家团体和企业的第三方专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灾害评估和恢复重建规划能力建设,开展地震、洪涝、干旱、暴雪、大风、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突发环境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调查评估。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总结评估报告机制和突发事件案例库,落实事故灾难调查和责任追究制度。

  4.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充分调动多方面积极性,倡导社会互助,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力量,构建全社会救助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保险制度,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逐步建立政府财政投入、社会保险和捐助相结合,多种资金来源共同支撑的救灾和恢复重建投入机制。完善全区社会救助平台和激励机制,支持鼓励社会组织、专家和志愿者参与恢复重建工作。

  (十)夯实应急宣教培训体系建设

  开展全方位、常态化的应急宣教体系,将应急宣教活动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体系中。普及应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完善面向社区和公众的应急科普宣教渠道,提高公众避险逃生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依托区属媒体,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站、抖音等各类媒体,开展应急知识科普宣教。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消防日”、“国际减灾日”、“森林草原消防日”等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拓展应急宣教手段,推动应急知识宣传片、公益广告、文艺作品的创作和制播,推动安全科普知识进家庭、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五进”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全区共同参与应急管理的良好氛围。

  四、重点建设项目

  (一)康巴什区智慧应急管理平台项目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完成康巴什区智慧应急管理平台数字底板建设,以会展中心为圆点完成周边半径3公里的数字底板还原建设。应急管理平台项目主要功能或目标:实现国际会展中心和康巴什区第三小学为精细化建模还原,部署智慧用电模块并完成各项应急和相关数据采集及数据可视化接入。最终满足打造“应急管理+智慧网络”基层应急管理新模式,选取“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和“康巴什区第三小学”作为“一网统管管理”试点单位,打造康巴什区智慧应急管理平台,为政府提供不间断的数据跟踪、安全及智慧管控服务,有效提升城市快速应对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

  (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工程

  按照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要求以及《内蒙古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建设康巴什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依托气象部门现有业务系统和气象预警发布手段,整合康巴什区级政府和各专项指挥部的预警信息发布需求和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建设康巴什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一期),与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系统业务化对接,推动各类预警信息接入,协调各类发布渠道资源,实现多种发布渠道的互联互通。实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分灾种、分区域、分群体、分时段的及时发布。

  建立预警信息接入工作机制,实现与农牧水利、自然资源、民政、公安、地震、交通、环保、卫健委等部门预警信息发布的对接,定期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召开部门联席会议,了解部门需求,制定“气象预报预警+部门防御指引”的联合发布信息模板,进一步完善预警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各种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各种社会资源与传播载体,促进跨部门预警信息的无障碍共享,实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一张网”。

  进一步完善预警信息发布集中制,规范预警信息发布程序,依托广电系统、无线网络资源等完成针对不同群体的智能手机接收系统、预警专用接收子系统、预警电子显示屏子系统、有线广播电视前端接收子系统等建设,实现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的全方位、广覆盖。

  (三)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程

  建立区、街道两级应急避难场所体系。根据《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建标〔2017〕25号),编制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程纳入到城市规划、民生建设工程和居民小区建设进程规划中,合理确定应急疏散场所和应急避难场所的分布,统筹安排应急避难场所必须的交通、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部门选择在城市广场、公园、成块绿地、学校操场和体育运动等空间面积较大的场所拓展应急避难功能,增建必要救灾设施,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器材和物资。通过改建、扩建、新建等方式,到2025年,康巴什区至少建设或建成1个Ⅰ类应急避难场所、2个Ⅱ类应急避难场所和5个Ⅲ类应急避难场所。并为全区范围内的应急避难场所制定配套的疏散安置预案,积极开展应急演练,重点推进区和街道应急避难场所的合理规划和应急避难场所设施的标志设置,建立相关标识标牌,实现紧急状态下人员的快速就近疏散。

  (四)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应急物资采购约 1000 万元,到2025年对全区应急管理装备、物资进行补充更新。应急物资分别配置到区应急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区消防站、区人武部、各街道办事处。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建立应急资源储备调拨制度,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在康巴什区重点区域、重点节点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应急物资储备库,如综合救灾物资储备库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交通运输应急物资储备库、农林业应急物资储备库和森林草原防火应急物资储备库。加强防汛抗旱、生产安全、环境保护、森林草原防火、重大动物疫情、救灾备荒种子等应急储备,进一步加强对粮油、医药用品、防护帐篷等应急物资储备;尝试探索和建立多元化的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建立重要物资及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征调和紧急配送制度,与社会单位、企业签订物资储存和供应协议,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在应急物资生产和储备方面的作用,实现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的有机结合,推动应急储备工作不断深化,保证应急处置工作和恢复重建工作物资保障需求。加强区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推进多灾易灾街道、社区应急物资储备点建设,推动形成以市级储备为支撑、区级保障为依托、街道和社区储备为补充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网络。

  (五)综合应急救援训练场、营房建设

  建设内容:为适应“多灾种、大应急”需要,建成具有应急反应灵敏、功能结构合理、力量规模适度的训练场和营房,承担森林草原火灾、防汛抗旱、地震救援、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等多灾种应急救援任务,同时满足救援人员生活、训练及必要的物资储备。

  逐步建立救援基地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电话接警值班室、夜间值班休息室、培训室、装备室、器材修理室、救援器材库、汽车库、宿舍、食堂、氧气充填室、机具库;体能训练场地、演习训练、心理训练、烟热训练、燃烧训练、火幕墙训练和建筑构件破拆支撑等基础技能训练设施;干粉泡沫药剂仓库、油料库等。配置救援基地救援装备器材,主要包括交通工具、抢险灭火机具、防护装备、通讯设备、信息采集与处理设备、仪器仪表、处理各类事故的专用装备与器材、医疗急救器材、防汛抢险物料、无人机、冲锋舟、水泵、发电机、照明设施、送水车、输水管、救生器材等。

  (六)建设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推进康巴什区建设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防范化解城市安全风险,落实完善城市运行管理及相关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安全社会治理格局。

  一是周密部署,确保市政安全。开展市政工程普查,深入推进供排水、电力、通信、广电、燃气、供热、排洪、人防、路灯、地下管网等市政工程系统普查,摸清底数和现状,提高市政设施安全管理水平。二是严防严控,确保消防安全。“消防安全重于泰山”,在消防安全工程实施方面,要求严防人员密集场所火灾事故。深入开展商场、宾馆、公园、歌厅等公众聚集场所及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保持畅通,防火门、防火卷帘等完好有效,其中中心城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维保率、完好率均应达到100%。三是强化基础,保障生产作业安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配齐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向企业派驻安全生产监督员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督促指导企业全面梳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管用实用、科学有效,并切实得到落实。

  (七)应急管理示范社区建设

  推动落实全区应急管理示范社区建设活动,应专门成立由各部门及各街道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区应急管理示范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应急管理示范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工作,并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分工和责任,同时各镇、街道均专门成立应急管理示范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并落实一名分管领导专抓,从而保证示范社区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做,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精心部署示范社区建设各项工作,明确做法、任务,对示范社区建设的内容、标准及各个阶段、完成时间作出具体要求。力争每两年建设1个应急管理示范社区,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示范社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定期开展对应急管理示范社区建设的检查、指导和考核,深入探索开展“全区应急管理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打造出一批主题突出、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综合应急管理示范镇街道、社区,全面提升康巴什区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八)基层防汛预报预警平台建设

  主要建设内容为:自动监测系统(4处自动雨墒共享站、10处自动水位站、22处视频站、9处图像站);预警设施设备(10处预警广播站、5处简易雨量站、15处简易水位站);监测预警平台(监测预警平台、智慧河湖监管系统、洪涝系统的软件开发,无纸化会商系统等)。

  主要功能为对主要河段、水库的雨水情监测通过智能可视化管理平台,实现河湖视频可视化管理、数据意图展示,实时掌握河湖情况,实现全流域可监控、可视化、可监督、可喊话。      电子围栏系统服务:水库电子围栏系统,包含23台AI摄像机和配套供电系统及网络传输线路。在乌兰木伦水库周边布设电子围栏,对库区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包括对人员闯入、车辆驶入、异常船只等情况进行智能监测,提升乌兰木伦水库的安全等级,并降低巡护人员的管理压力。

  淤地坝警戒系统服务:淤地坝警戒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水位监测和喊话广播。建设水位监测系统并配套现场实时监控,可实现对淤地坝区的实时喊话,防止出现异常闯入带来的人员伤亡。

  无人机动态巡检系统服务:无人机动态巡检系统服务主要包括无人机、无人机机库、无人机管理平台。多功能无人机可实现最大飞行距离7km、最大飞行海拔高度7000m、最大悬停时间30分钟、可抵御小雨及7级以下大风、拍摄高清照片视频,模块化设计可搭载不同模块开展多种任务。利用无人机高空飞行的俯瞰视野、自主飞行巡逻能力以及夜间远红外探测能力,扩大流域信息采集面,形成有效的24小时监管覆盖,提升预警能力。

  街道办终端系统服务:哈巴格希、青春山、滨河和康新等4个街道办事处终端访问系统。包括专线、显示设备和智能终端,及时掌握预警信息。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各级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将应急体系建设纳入本区域和本部门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实现应急管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完善应急管理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机制,强化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管理机构职能,及时协调解决应急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二)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应急管理工作合力

  区政府要加大规划实施的综合协调、统筹安排力度,做好各级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之间以及与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充分利用好存量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各街道、区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认真研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障规划主要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全面顺利完成。

  (三)加大资金保障,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全区各级政府要强化财政对规划实施的保障作用,加大应急能力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将相关应急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计划,给予优先安排和保障。落实重点项目建成后的日常运行和维护资金,加大对应急体系建设项目投资的倾斜力度。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开辟多元化的筹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

  (四)健全人才保障,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紧密结合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等发展战略,统揽全局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应急管理干部、应急管理专家、基层灾害信息员、社会救援力量、志愿者服务人员等队伍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培养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工程技术、抢险救灾等方面专业人才,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扩充人才队伍数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形成一支能应对不同灾种,满足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需要,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过硬的人才队伍。

  (五)严格考核评估,加强应急管理督促检查

  建立应急管理工作考核评估制度,将应急管理工作指标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事件处置不力的,或因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等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建立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实施的目标责任制,对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中的主要目标和建设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确保主要目标和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第二篇 安全生产“十四五”规划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事关千家万户幸福安康。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增强全民安全意识,构建安全责任体系,遏制重特大事故,全面提升城市安全保障水平,努力建设平安康巴什,为康巴什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康巴什区应急管理局组织编制了《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安全生产“十四五”规划》。

  本规划是康巴什区“十四五”时期的安全生产专项规划,规划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内蒙古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内蒙古自治区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内蒙古自治区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康巴什区有关部门和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康巴什区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提出2021年至2025年康巴什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规划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本规划是康巴什区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制定实施年度工作计划和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康巴什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纲领。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1.设区以来的建设成效

  设区期间,在康巴什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鄂尔多斯市应急管理局的指导帮助下,康巴什区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红线意识,坚守底线思维,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安全生产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为核心,以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批示精神和决策部署为主线,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突出抓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专项整治、“打非治违”等重点任务,不断加大工矿商贸、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粉尘防爆、有限空间作业等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全力以赴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区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安全生产状况保持了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

  安全生产总体形势持续稳定。“十三五”期间,康巴什区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4起,死亡4人,同口径下,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三年下降,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整体稳定。

  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不断完善。康巴什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将安全生产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部署,设区期间,区安全监管责任体系不断获得完善。一是安全责任意识显著提高,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已得到各部门的广泛认同。二是安全监管责任得到层层落实,将安全生产绩效纳入“五位一体”总体考核中,每年结合实际签订责任状,推动形成了党委、政府抓总体,综合监管部门抓面,行业监管部门抓线,街道办事处抓点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确保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开展。三是安全生产考核量化指标不断完善,出台的《康巴什区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安全生产工作考核细则》等文件,明确了考核奖惩办法,量化并细化了考核指标,设置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内容,使考核结果更加公平公正公开。

  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治理长效机制初步形成。有效统筹协调了各行业各领域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力量,各行业监管部门加强联合执法,将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等行动有机结合,深入推进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一是制定印发了《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用版)》等技术指导文件,为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提供了技术标准,在危险化学品领域全面开展风险评估,划分“红橙黄蓝”风险等级,实行分级管控。二是持续开展“两重点一重大”及其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专项整治行动,积极查找薄弱环节,全面提升康巴什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监管对象本质安全水平。“十三五”期间累计检查企业565家次,排查整改隐患865余条,不断加大专家巡查力度,仅2019年应急、住建、商务、市场等部门累计聘请专家72人次,检查企业156家次,排查整改隐患347条。三是强化了重要时期、重要节点安全监管。每逢节假日、极端气候等重要时间节点,区有关部门均及时印发通知,全面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狠抓安全防范措施落实,确保康巴什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四是在重点行业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截止到2020年,安责险在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冶金、工贸等行业领域投保企业 18家次,实现保费22.3万元,覆盖企业员工125人。

  安全生产科技化、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康巴什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科技兴安”战略部署,以科技化手段促进康巴什区安全生产形势实现平稳发展。一是开发完成康巴什区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了康巴什区企业基础数据库,企业注册入库,其中重点监管企业整合接入企业监控视频,安委会、部门、企业利用手持执法终端(手机 APP )对安全隐患进行检查、督查,实现对企业自查情况、部门检查情况、安委会督查情况的三级监管。二是安全生产动态监管系统不断建设完善,在道路运输领域实现了对长途客运、危险货物运输等车辆及驾驶人员的动态监管,强化了对驾驶员的行为规范和对全区重点车辆安全情况的实时了解。

  从业人员和居民安全意识普遍增强。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推进,从安全宣传教育入手,以安全培训为抓手,以事故案例为典型,切实开展安全生产文化建设。一是规范“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组织开展,建立定期联络、信息报送和监督考核为主要内容的联络工作制度,全面深入开展活动,确保活动效果。二是积极组织实施送安全文化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的“五进”活动。三是通过召开培训会、广播电视台、现场发放宣传资料、签字承诺、短视频平台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2.设区以来存在问题

  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一方面,康巴什区部分企业安全保障能力比较差,装备设施陈旧老化,相当一部分企业主要负责人缺乏安全生产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安全管理薄弱。另一方面,基层安全监管部门力量薄弱,有相关专业背景的监管人员占比不高,懂法律、会监管、能执法的监管人员不足。

  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有待强化。一是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理解还不到位。二是安委会各部门监管责任有待进一步理清,部分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职责不清,受机构合并、职能分离影响,产生了新的职能交叉和监管盲区,横向部门之间协调联动不足。三是企业主体责任还有待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工作“政府热、企业冷”问题依然存在,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程度依然不足,投入不足、管理机构不全的现象依然存在,一线操作人员在从事生产时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

  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从日常监管看,个别行业领域企业存在违法违规经营现象,但相关部门仅对隐患进行限期督办整改,采取行政处罚的相对较少,依然未能扭转为企业检查隐患的思想,各部门间执法信息共享度不高;未建立标准化的执法监察工作方案,执法效率和程序化执法有待提升;基层特别是街道安全监管力量薄弱,监管人员数量不足、专业能力普遍较低。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亟待提升。安全生产应急值守及处置能力相对薄弱;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足,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衔接不够;应急救援力量相对薄弱,救援演练基地建设、大型装备和专用装备配置与应急救援工作的实战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安全生产应急资源碎片化的现状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应急物资储备、调用、补偿和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社会公众安全文化素质有待提高。企业安全培训和考核形式单一,存在培训走过场、考核过于宽松等问题。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文化程度低,安全教育陷入“培训一批、离开一批、再来一批”的怪圈,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得不到有效提高。社会整体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法治观念仍然比较淡薄,自防自救能力不足。

  (二)“十四五”形势与挑战

  1.“十四五”面对的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康巴什区坚守“红线意识、底线思维”,有效预防和坚决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的决战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做出的重大判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既是新时代党对安全生产的总目标、总要求,也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目前康巴什区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的增长为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公民对良好居住环境和城市公共安全需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经济发展必须与安全生产协调发展。从发展的机遇看:一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思想,为推动安全生产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实现路径。二是《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内蒙古自治区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实施,为依法治安,特别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提供了思想遵循和法律依据。三是“十四五”期间,伴随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不断推进,康巴什区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向好,为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供了坚强保障,安全生产条件有望得到全面改善。四是康巴什区安全生产工作经过设区期间的积累,政府安全监管能力、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为“十四五”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政府和社会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度、参与度不断增加,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安全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为安全生产营造了良好氛围。但是,“十四五”期间,我们面临的安全生产新形势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2.“十四五”面临的挑战。一是现阶段安全生产仍处于爬坡过坎期,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工业快速发展阶段积累的安全生产矛盾正在集中显现,安全生产不确定因素增多,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不断涌现,可能伴生新的风险,安全生产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二是人民群众和企业员工对生命与健康更加关注。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追责更加严厉,安全生产呈现“风险度极高,容忍度极低”的严峻态势。并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传媒的结合,安全生产事故极易被放大化和国际化,加重了危机冲击力和危害程度。三是高危行业占比较大,生产经营单位数量较多。建筑、危化等高危行业在生产经营单位数量和生产从业人数占比较大。当前康巴什区共有危险化学品企业 23家,其中已开展安全风险分级评估的7家企业中,蓝色风险等级7家。同时人员密集场所、办公楼与科研单位、建筑施工领域和道路交通领域容易发生火灾、高空坠物、坍塌、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交通事故等生产安全事故,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二、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以做好“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树牢安全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持把安全作为发展的前提、把发展作为安全保障,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树牢红线意识,坚守底线思维,重点解决影响康巴什区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性、基础性、共性问题,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深化社会共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康巴什区建设成经济健康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安居乐业。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在区域经济社会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科学辨识安全风险,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确保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将安全发展作为康巴什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则和内容,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质量、速度、效益的关系,推动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3.坚持依法治安,提高法治水平。运用法治思维和手段解决安全生产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在抓重点、补短板上精准发力,加快形成规范的安全生产法制秩序,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追究和处罚力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增强监管执法效能,推进安全生产责任制、宣教培训等制度体系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

  4.坚持预防为主,着力源头治理。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源头治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安全生产贯穿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生产流通等各环节,深入排查和有效化解各类安全生产风险。

  5.坚持企业主体,强化政府监管。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政府及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切实发挥政府监管职能。

  6.坚持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安全生产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通过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创新安全宣传教育形式等方式,使安全生产切实在推动康巴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25年,康巴什区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防控水平和全民安全素质明显提升,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全面改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指标全面下降,一般事故得到有效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基本杜绝,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安全生产各项主要指标处于鄂尔多斯市领先水平。

  2.具体分类目标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安全生产“十四五”规划指标及目标

指标分类 

指标名称 

十四五 

指标属性 

  

  

  

  

  

 

 

 

 

 

 

 

  

  

 

  

  

 

  

企业负责人培训合格率 

  

100% 

  

预期性 

安全生产许可证持证率 

  

100% 

  

预期性 

注册安全工程师配备率 

  

100% 

  

预期性 

企业负责人专业学历达标率 

  

100% 

  

预期性 

行政执法队伍持证上岗率 

  

>50% 

预期性 

从业持证上岗率 

  

100% 

  

预期性 

企业安全应急培训费用投入合格率 

100% 

  

预期性 

校园安全教育开展次数 

  

>2 

  

预期性 

技防 

高危行业或重大风险源在线监测率 

100% 

预期性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率 

  

100% 

预期性 

执法设备使用率 

  

100% 

预期性 

  

  

 

  

  

  

  

 

安全生产标准化通过率 

  

100% 

预期性 

企业安全隐患整改率 

>95% 

预期性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落实率 

100% 

预期性 

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参保率 

100% 

预期性 

安全责任书签订率 

100% 

预期性 

安全文化示范企业数 

2 

预期性 

安全示范社区数 

2 

预期性 

应急预案备案率 

100% 

预期性 

应急演练次数达标率 

100% 

预期性 

约束性指标 

  

绝对指标 

生产安全事故起数 

17起 

约束性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11人 

约束性 

  

相对指标 

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0.012 

约束性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下降20% 

约束性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 

≤0.38 

约束性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1.强化党政领导责任落实。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重要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分管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进一步细化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完善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考核机制和办法,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党政领导月度绩效考核和年度述职报告,对履职情况定期通报、及时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约谈,严格落实生产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度。

  2.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工》,制修订康巴什区部门工作职责规定和安全生产责任清单,理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的关系,明确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的执法责任和监管范围,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强化措施,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抓好本部门、本行业、本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开展安全检查,进一步强化监管,确保责任全覆盖、监管无缝隙;创新政府监管方式,强化监管与执法衔接,建立健全安全监管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推进联合安全执法检查常态化。

  3.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全面加强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工作的通知》、《内蒙古自治区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等法规条例,企业对本单位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核心,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督促指导企事业单位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职责,依法依规制定安全生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构建“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积极构建全员参与的隐患排查整治机制,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部门、各车间、各班组、各岗位隐患排查的方式和内容,实行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确保整改责任、资金、措施、时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发挥中央、自治区驻区企业和市、区直属国有企业安全生产示范带头作用。

  (二)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1.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方式。制定执法计划,细化执法工作流程,实行分类分级监督管理,依法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采用双随机抽查制度,采取突击抽查、暗访暗查、交叉检查、重点抽查等多种方式,加大执法检查频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强化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间的信息通报、协同调查、联动执法机制,实现部门执法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刑事责任追究对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规企业的震慑作用,建立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制度,加强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与公检法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健全安全生产违法线索通报、案件移送与协查机制,提高企业违法成本。

  2.规范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行为。进一步依法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执法听证制度,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强化行政处罚过程控制;增加配备执法车辆、移动执法终端等执法装备,改善现场执法、调查取证、应急处置等监管执法条件,实施执法全过程记录;实行派驻执法、跨区域执法或委托执法等方式,加强街道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制修订康巴什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实现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队伍执法办案流程统一、执法文书填写统一、执法案卷归档统一、执法礼仪和用语统一,严格履行档案移交、登记、借阅、保管和销毁等手续,定期开展执法监察标准化实施效果评估。

  3.增强监管执法能力。优化基层执法人员专业结构,提高专业执法人员配比率,提升执法专业水平;严格监督检查员队伍选拔条件,加强业务培训,制定实施轮训计划,聘请专家指导服务,提高基层监督检查员队伍的专业水平;进一步制定完善监督检查员管理、培训、考核、分类分级、退出机制办法和标准;充分运用移动执法终端、“互联网+监管”、电子案卷等手段提高监管执法效能。

  4.加强信用监管,完善信用制度。切实把“双公示”工作落到实处,保持“双公示”工作的常态化和信息公示的及时性、全面性、准确性,对照责任清单,认真梳理业务工作流程,结合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工作实际情况,按照“双公示”工作制度要求,查漏补缺,及时向“公示账号”公示相关情况内容;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共享,推动信用信息共享和广泛应用,严格依法科学界定守信和失信行为,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做到市场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5.完善风险管控机制。针对安全生产规律和特点,紧紧盯住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时段,超前研判各种安全风险,制定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全面排查整治隐患,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监管,大力推进安全风险管控;详细摸排,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加强应急值守,强化安全生产应急处置。

  (三)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综合治理

  1.道路交通安全领域。一是加强道路安全管理。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审核机制,将道路交通安全审核贯穿于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营的各个阶段;优化完善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增加道路防护栏和隔离墩,防范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次生灾害;推进城区立体过街设施工程建设;完善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绿色通道网络建设;全力做好恶劣天气交通管控,建立完善气象、环卫、住建、交管等部门的协调联络机制,确保恶劣天气各相关部门早采取措施,及时清除路面积雪、结冰,做好恶劣天气交通安全提示工作;严厉打击超载、超速、酒后驾驶、非法营运等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加强重点车辆和配套设施监督管控。持续深化大数据技术应用,对重点车辆和驾驶人实行分类管理、精准管控;强化不符合安全要求电动自行车的源头管理;排查、整治新能源公交车辆安全隐患;研究制定网约、共享等新兴运输业态的安全监管措施和实施办法;推动建设出租车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对出租车辆和驾驶人员动态监管;开展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安全风险评估,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充电设施采取限期整改、迁移、立即关停等措施;规范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专用停车场使用管理。三是落实道路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行业规定,进一步规范客货运企业车辆和驾驶人员的管理,开展车辆定期安全检查,加强驾驶员应急操作处置和安全生产知识的针对性学习教育;完善客运、货运汽车动态监管系统使用制度,强化对驾驶人员操作规范考核;强化汽车客运站源头安全管理,从严从细规范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工作,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交通管制和客流等情况,对影响客运车辆安全行驶的该停班的要坚决停班,同时做好旅客的宣传解释、退票疏导和候车服务等工作。

  2.建筑施工领域。一是加强城市建筑市场管理。严厉打击违法分包、转包、挂靠,无资质或超越资质承包工程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淘汰不符合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条件的建筑企业和施工工艺、技术及装备。二是强化监管与隐患排查力度。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督管理力度,增加检查频次,实行“清单式管理”模式,细化执法检查方案;以深基坑、高支模、建筑起重机械和地下工程等主要风险源为防控重点,建立完善重大风险源台账管理及检查结果公示制度;加强在建重大工程对周边构筑物及水、电、气等地下管线的安全影响评估;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三是加强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督促施工单位组织开工前各类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要求施工单位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到岗到位,组织好对作业人员,特别是换岗、转岗及新进场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加强安全生产技术交底,教育进场人员遵守操作规程,增强安全生产意识;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施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全部持证上岗。

  3.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领域。一是强化危险化学品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安全管理;强化事故责任追究,经事故调查明确应对事故负有责任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和有关责任人员,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责。二是提升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能力。强化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负责人培训考核。三是强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队伍监管能力,聘请专家指导服务,每年定期安排检查;运用“互联网+监管”提高监管水平。四是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精准监管执法,制定并公布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行业执法计划,进一步加大对重大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督促企业完善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切实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和能力。

  4.消防安全领域。一是强化火灾隐患源头管控。依法加强消防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以及消防产品的生产、经销企业的管理,对违法失信行为和违反消防安全“承诺书”的违约失信行为进行公示;到2025年,不合格消防产品市场占有率控制在5%以下。二是狠抓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评估,结合康巴什区产业结构、经济特点和火灾形势,分析消防安全薄弱环节,建立常态化且有针对性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机制;以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高层地下建筑、火灾高危单位及重大火灾隐患等为重点,加大消防安全检查频次和火灾隐患整治力度,创新基层消防安全管理,严防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将老旧居民楼消防设施改造、消防车通道整治、火灾隐患集中区域治理等重大消防安全问题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工程。三是推广落实区域联防机制。合理划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联防片区,明确牵头单位,细化职责分工,开展专门培训;结合消防监督检查,组织联防单位开展互查互检、会议会商、业务交流、培训演练等活动,定期分析隐患问题,研究解决对策;单位隐患自查自改、火灾自防自救和区域应急联动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5.特种设备领域。全面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以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大型游乐设施等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加强行业自律,建立“黑名单”制度,促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普及公众特种设备安全知识,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特种设备安全意识,降低电梯事故率,杜绝特种设备事故;继续完善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体制机制建设;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突出重点监管,提升监管效能。

  6.工矿商贸领域。大力推进康巴什区工矿商贸企业进行隐患排查、风险管控,确认企业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整改隐患,提升安全条件;持续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场所、涉及可燃爆粉尘作业场所等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实施粉尘防爆、有限空间作业等安全技术改造,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督促企业全面排查隐患,建立完善企业基础台账,做到“一企一档”;加强宣传培训和服务指导,促进企业落实安全标准化,提升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能力。

  7.文体旅游。加强对大型文体活动、公共场馆和景点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人流管控与风险评估,落实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和行业标准化管理;建立旅游市场综合监管部门间联席会议机制,健全旅游市场监管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强化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经营单位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健全抢险和医疗应急救援队伍,配强专业救援设备。

  8.学校校园。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育体系;完善校园及周边地区安全防护设施、安全警示标识、交通设施建设;加强校车、校舍、跑道、游泳池、实验室等基础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加大对“黑校车”的打击力度;全面排查、整治无证幼儿园的安全隐患。

  (四)增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

  1.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引导、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推动粉尘涉爆、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等高风险企业开展安全技术改造和工艺设备更新;完善安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加大企业安全科技研发和推广力度,健全安全生产科技政策和和投入制度;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提升高危行业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水平。

  2.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完善康巴什区企业基础数据库更新长效机制,实时对数据库中注册企业、重点监管企业,企业监控视频接入进行更新与增减;进一步细化安全生产信息平台网格化管理人员监管责任,明确网格人员监管内容,通过平台实时上传当日工作开展情况,压实监管责任;简化手持执法终端(手机APP)功能和界面,降低操作难度,加强终端的使用培训;完善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建筑、工矿商贸、危化等行业数据的横向接入;充分利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工矿商贸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等推行“互联网+监管”的新型监管模式;按照应急管理部信息化建设任务部署,完成数据接入、平台建设等相关工作。

  (五)推动安全生产文化建设

  1.提高各级地方领导干部安全领导力

  通过开展“领导干部安全领导力”锻造工程,坚定贯彻执行“安全发展”理念牢记总书记的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作为最高职责,不因追求一时发展而降低安全门槛,放宽安全标准,触碰安全红线;推进“红线意识”、“生命至上”理念落地,运用法治思维和科学方式,将“生命至上”理念落实在发展规划、制度建设、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安全投入等工作过程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风险防范专业能力,增强业务本领,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特别是安全分管领导要懂行专行,对分管领域的专业业务不当外行。

  2.强化企业负责人以人为本观念

  推动实施企业负责人“安全发展”观念落地,强化企业负责人带头意识,重视、支持、亲力亲为抓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专业素质提升,建立安全生产决策层人员的安全理论学习制度,制定和实施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专业化分级能力培训计划。

  3.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素质

  开展企业管理人员“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宣教活动,全面组织企业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学习、领悟总书记“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重要论述,理解其深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围绕提升职工基本技能水平和岗位风险管控、安全隐患排查及初始应急处置能力,构建针对性培训课程体系和考核标准;推动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或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严把新上岗员工安全素质培训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强化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考试,提高特种作业人员学历准入条件。

  4.培塑全社会良好安全文化氛围

  扎实推进安全法规、安全文化、安全理念、安全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推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培育企业安全文化,筑牢安全管理防线,推动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重点开展学校开学、复课安全防控和居家学生生活安全教育,做到安全宣传从早抓起、从小抓起;建立社区安全宣传机制,推动安全示范社区建设,结合社区特点开展示范性、浸润式安全宣传;同时社区安全宣传有组织体系、有展示窗口、有便民册子、有广播设施等“四有”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居民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积极推动家庭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升以家庭为单元的安全能力建设,结合家庭特点开展个性化、亲情式安全教育,汇聚关注安全的家庭合力;加快建设安全企业、安全校园、安全社区,建设评选区级安全文化发展示范企业和社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六)建立健全社会共治体系

  1.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合理规划网格、匹配监管任务与监管力量,提高基层风险辨识评估、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能力;整合消防网格员、安全生产网格员、灾害信息员等网格员职责,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提高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水平,规范网格员信息上报途径,增强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与政府相关服务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推行“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等联合联动共建共管的社会管理模式;进一步畅通安全生产微博、微信、电话等安全隐患、安全事故举报监督渠道;支持引导社区居民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事故前期应急处置,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2.提高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康巴什区安全生产专家库,制定资格推入、测评考核、动态调整等管理制度,完善专家参与技术服务、监督检查和决策咨询机制;进一步加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安全技术服务的工作力度;鼓励行业协会、安评机构等中介组织接受企业委托参与安全管理,提供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引导国有企业和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发挥自身安全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在专业服务队伍培育等方面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加大推广宣传、完善保险方案、优化理赔流程,充分发挥保险机制的预防和保障作用。

  3.规范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秩序。引入市场化竞争性选择机制,规范服务市场从业行为,进一步加强监管,依法严格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信用体系管理,探索建立专业安全服务机构考核评价和惩戒淘汰机制,引导安全生产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4.完善合作交流机制。加强各镇街道与各部门间协调联动,建立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同处置等有效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推动建立与市内各旗区特别是周边各旗区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合作机制,加强联防联控、经验交流、资源共享、救援比武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七)提升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

  1.强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配强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加强应急监管和协调指挥工作;开展应急救援专项培训,强化应急措施动态修订和应急救援演练,切实增强组织协调能力和现场救援效果;整合全区应急、地震、气象、交通、公安、农牧水利、医疗、消防救援等各联动单位信息资源,实现警情信息互联互通,完善部门间数据交换共享机制,实现应急救援技术支持、应急指挥平台功能和应急资源共享与统一调度,衔接好“防”与“救”、“统”与“分”的责任链条,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形成整体合力,发挥好应急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

  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保障能力建设。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构建以消防救援队伍以及综合救援队伍等专业救援队伍为主力,以基干民兵应急队伍、行业救援队伍、街道应急救援队伍等3类队伍为补充,以社会救援力量、社区级网格员、社区级灾情信息员等力量为辅助的三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健全应急物资管理体制,制定应急物资分级分类储备目录,健全应急物资紧急征用和补偿等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应急物资管理、储备范围和权限;完善应急物资采储调配体系,科学确定各类应急物资政府实物储备、企业(商业)储备、产能储备和社会化储备的比例及数量,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布局。

  (八)推进城市安全发展

  1.加强城市安全源头管控。科学制定康巴什区城市安全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地质灾害防治、防震减灾、排水防涝、防洪、安全生产、消防、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专项规划;严格各项法规标准体系落实,针对康巴什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规范文件,形成完善的城市安全法治体系;严格执行并适时修订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加快重点产业安全改造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安全管理,严格城市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排水防涝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监管;加强对城市建筑特别是老旧小区外墙及保温墙皮掉落、落水管掉落、外挂平台护栏腐蚀等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城市小区天然气管道、集中充电棚以及地下停车库等的安全监管;加强城市公交车、客运车辆、校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物流货运和邮政快递运输车辆日常运行的安全监管。

  2.健全城市安全防控机制。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出台城市安全发展战略规划,构建城市安全风险立体防控体系,制定街道、重点行业领域、灾害多发区域等多个层面的风险评估方法,全面辨识评估城市安全风险,绘制“红、橙、黄、蓝”四色等级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至少每五年开展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充分利用康巴什区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完成危险化学品、煤矿、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风险信息数据横向接入,建立城市安全信息“一张网”,提高智慧决策水平;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健全城市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建立完善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严格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制度,推动消防、危化、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建设广域、高效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城市应急救援信息共享、多部门协同预警和响应处置,完善康巴什区应急指挥管理平台建设,推动城市应急数据整合,提高城市生产安全事故处置水平。

  3.强化城市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地区安全产业发展,鼓励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安全专业技术服务力量;强化安全科技创新和应用,加大对城市安全监管信息化、风险辨识和重大安全隐患整治、安全设施和应急装备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投入;运用大数据改进社会治理模式,着力构建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创新民主管理形式和方法,推动社会参与监督;建立城市安全发展指数体系,综合评估城市安全发展水平,建立城市安全效能评价方法体系,统筹整合、科学设定城市安全考核指标;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融合推动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应急管理示范单位、青年安全示范岗建设,全面提升市民安全素质和技能,建立完善城市安全公众互动交流信息平台,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重点工程

  (一)安全监管执法能力提升工程

  按照简政放权和“能减即减、应减必减、能放必放、重心下移”要求,依法依规取消或下放安全生产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审批项目一律进入政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提高审批效能;把安全法治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法律法规和执法培训,优化基层执法人员专业结构,提高专业执法人员配备比率,对在岗人员原则上每3年轮训一次,危险化学品领域2025年底前具有化工安全生产相关专业学历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数量达到在职人员的75%以上;制修订执法监察标准化办法,实现执法监察标准化达标率100%;配齐执法装备,强化移动执法终端使用培训;强化动态实时监管,探索推行“互联网+监管”模式。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程

  2025年底前,  规模以上工矿商贸企业全部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以上标准有效运行,建筑施工企业及其他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合格率达到100%,新建工程项目100%安全标准化达标;推动安全生产企业标准“一企一策”工作开展,鼓励企业结合实际,按照“完善机制、落实责任、自主制定、持续改进、标杆引领、科技支撑、循序渐进、全面提升”的原则制定企业标准,形成一批可推广复制的企业标准化工作做法和经验。

  (三)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程

  开展城市公共安全整体评估,出台城市安全发展战略规划,全面开展城市安全风险综合评估,绘制全区安全风险分布电子地图;配合完成鄂尔多斯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任务,对照市应急管理局下达的建设任务,重点围绕"感知范围扩展、支撑能力强化、系统建设完善”的要求,完善平台使用建设,实现以信息化推进安全生产管理现代化,促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康巴什区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加快工矿商贸、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安全信息横向接入工作,构建城市安全风险“一张网”,严格落实《康巴什区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管理办法》,加大平台使用力度,实时掌握康巴什区安全生产动态;推进应急信息平台系统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5G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实现重大风险和隐患在线监测、超前预警预报和灾害事故高效处置,实现应急预案管理、信息汇总、综合研判、辅助决策、模拟演练、综合评估等功能;强化重大危险源分类监管,实现重大危险源实时动态监控,推动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工矿商贸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提升重大风险智能监测系统覆盖密度和建设质量,健全完善多种感知设备科学布局的先进物联网监测系统,建筑安全生产领域到2025年实现2个以上施工工地具备智能化在线安全监管。

  (四)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工程

  推进商场市场、学校、“九小”场所、高层建筑防火能力提升建设工程;更新现役老旧钢质中压燃气管道,实施重要场所管道天然气入户改造;加大工矿商贸行业“两场所一企业”治理;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城区立体过街设施工程建设;推进智能化数字化工矿商贸建设工程。

  (五)安全生产实训基地建设工程

  购置安装应急安全教育培训各类设施设备,搭建智能化、大数据的综合性培训平台。设立云机房、多媒体演示区;建设消防安全教育体验区、自然灾害体验区、交通安全教育体验区、安全生产体验区、校园安全教育区、应急设备产品展示区和各类应急救援(事故、灾害等)演练区,医疗救助教学区、禁毒教育基地、人民防空体验区及素质拓展区;建设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化学品、工矿商贸、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领域培训教室;建设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化学品、冶金、工矿商贸、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领域的实训演示场馆。

  (六)安全生产标杆榜样引领工程

  创建安全文化建设标杆示范企业,到2025年,培塑1家以上区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开展企业安全文化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树立文化建设先进典型,总结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企业安全文化模式,进一步推动安全文化建设规范、有序、健康发展;遴选安全生产榜样个人,利用榜样力量,发挥其在各层次、各岗位的标杆示范引领作用,以小促大、以点带面,激励从业人员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积极释放潜在的正能量,全力营造安全发展良好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区各相关部门要按照本规划的要求,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做好规划目标、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单位的任务和责任。

  (二)机制保障

  将本规划落实情况纳入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年终考核内容,进一步提高考核权重,把考核结果作为能力评价、选拔任用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完善监督检查、定量考核和评比奖惩制度,将年度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等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安全生产“一票否决”考核指标。

  (三)资金保障

  建立企业、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安全生产投入机制。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列支专项资金治理重大隐患。建立完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制度,严格资金使用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率。各级要将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设、安全生产重点工程项目、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建设等纳入本级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优先领域。

  (四)人才保障

  加强安全管理人才培养和储备机制,加强对各级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扩充人才队伍数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建立康巴什区安全生产专家库,制定资格推入、测评考核、动态调整等管理制度,完善专家参与技术服务、监督检查和决策咨询机制。进一步加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安全技术服务的工作力度。推动行业协会、安评机构等中介组织规范发展,鼓励参与安全生产,提供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

  

第三篇 综合防灾减灾救灾

  “十四五”规划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的重要方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是彰显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标志。

  本规划是康巴什区“十四五”时期的防灾减灾救灾专项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森林防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内蒙古自治区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康巴什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1.设区以来的建设成效。设区期间,康巴什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动寻求防灾减灾救灾的有效途径,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大力引导灾区群众生产自救,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防、减、救”灾害体制机制基本健全。初步建立了以减灾委员会为主体,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灾害管理体制。成立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涉灾部门紧密配合,建立起相应的应急联动和协作机制。

  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得到完善。对《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地震应急预案》、《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并组织开展了三项应急预案的专家评审会,为提高全区应急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防灾减灾综合能力有所提升。康巴什区全面摸排常住人口、森林草原亩数、品种等底数,为灾情救助提供前期数据支撑。减灾委成员单位不断完善覆盖各类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体系,实施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等预警监测项目。加强监测预警类设备投入,做到24小时动态监测天气及水库水量情况。除险加固 2座淤地坝,治理1条河道,有效提升了防汛抗旱能力。森林草原火灾24小时内扑灭率达100%,森林草原灭火作战能力大幅提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改率100%,防震减灾能力稳步提升。林业无公害防治率达100%,连续四年无林业成灾情况,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显著提升。

  多方救灾能力不断提高。康巴什区形成了以综合应急救援总队为骨干,以部门、行业、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应急救援力量为补充,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现有应急救援队伍包括消防救援大队、森林草原防灭火队伍、红十字会、医疗救护、水电暖气、通信抢修等13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蓝天救援队等综合救援队伍。各救援队伍共开展各类应急演练48余次,应急反应能力显著提高。

  全区防灾减灾意识逐步增强。康巴什区建成 3个综合性应急避难场所。全区共有 42名灾害信息员,建成比较完善的“区-街道-社区”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体系。以“防灾减灾日”等为契机,开展张贴海报、设立防灾减灾咨询台、连线交通广播电台,放映影片等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发放防灾减灾科普读物3500余册。开展进社区活动,对居民进行地震科普宣传。做到科普宣传全覆盖,初步形成了涵盖传统媒体、户外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立体宣教网络,社会参与度不断提升,居民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及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

  2.设区以来存在问题。与其他旗区相比,康巴什区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综合统筹联动不够。各灾种分散管理,缺少规划统筹指引;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分割、资源分散、衔接不畅的问题,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有待完善;各类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体系和专项规划方案需进一步健全。二是财政投入能力不足。气象监测预警设备仍然薄弱,预警信息准确率较低。救援装备相对薄弱,只能满足基本救援所需。信息传播手段较为落后,预警信息不能及时全部覆盖。灾害信息员队伍和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专业化能力有待加强。三是科技支撑能力有限。森林、气象、水利监测预警体系台站、网点布局有待补充优化;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有待提高。信息共享能力仍显不足,信息化统一平台需要投入使用。四是综合保障能力薄弱。部分街道社区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偏低;淤地坝、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开展较慢,防洪排涝能力不够;各部门联合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次数较少,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不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滞后,救援队伍的扑救能力不强;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十四五”形势与挑战

  1.“十四五”时期面对的形势。全面审视和准确把握内外部环境条件的深刻变化,是谋划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前提。在当前形势下,适应经济新常态、认清发展新趋势是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大逻辑。首先,“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深刻回答了我国防灾减灾救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质增效,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城区面貌将焕然一新,历史遗留短板将得到本质改变,城市安全发展环境会得到显著优化,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此外,新基建带来科技发展的新机遇,随着新科技、新产品的推广应用,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监管效能、应急救援、风险防治等科技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新冠疫情的成功应对也给基层防灾减灾救灾提供了宝贵的治理经验,为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打下坚实的基础。康巴什区在“十四五”期间逐步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需紧抓发展机遇,集中统筹各方力量,统筹谋划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确保“十四五”期间实现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跨越发展。

  2.“十四五”面临的挑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为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由于康巴什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日益复杂严峻的灾害形势,面临的任务繁重而艰巨。一是防灾减灾救灾基础相对薄弱。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和法规制度体系有待完善,预警预报系统需要进一步提高;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种类、数量有待补充;救灾应急装备、技术手段、通信和应急广播设施相对滞后;各级灾害信息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亟需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救灾专家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宣传教育有待进一步深入。二是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影响日益突出。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和复杂性有所增加,康巴什区干旱、冰雹等异常情况的可能性始终存在,有害生物对农林生产和生态环境可能造成较大危害,威胁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运行。此外,城镇基础设施承载负荷不断加大,各类灾害对城市的影响日趋严重。农牧居民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为薄弱,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部分农牧居民可能会因灾致贫。区域性自然灾害极易通过灾害链等放大影响范围,造成更大的损失,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区域协作能力的迫切性日益突出。

  二、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坚持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精准治理;坚持底线思维、有备无患,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持续推进;着力构建与康巴什区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促进康巴什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文明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减少自然灾害及各类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增强隐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结合,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依法规范。在应急管理局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及各部门、各单位的作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应急处置快速反应机制。依靠社会力量,充分动员和发挥社区、企业、机构、社会组织的作用,建立协同应对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5.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充分利用政府和社会应急资源,优化人员、物资、装备等资源的配置。重点加强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协调、信息与资源管理、社会协同应对、区域联动与资源共享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6.依靠科技,提高能力。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决策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装备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增强公众忧患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25年,康巴什区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基本健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配备完善,自然灾害损失明显降低,物资储备体系明显完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提升,灾害风险意识、安全观念、社会安全感明显增强,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防灾减灾救灾总体形势达到鄂尔多斯市领先水平。

  2.具体分类目标

  防灾减灾救灾“十四五”规划指标及目标

指标分类 

指标名称 

十四五 

指标属性 

能力性指标 

  

综合类指标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数 

≥1个 

预期性 

自治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数量 

≥1个 

预期性 

农业保险覆盖率 

≥95% 

预期性 

全区防灾减灾知识科普率 

≥90% 

预期性 

防灾能力 

自然灾害隐患排查整改率 

100% 

预期性 

预警信息覆盖率 

100% 

预期性 

预警信息准确率 

≥80% 

预期性 

洪水预报时间 

3天 

预期性 

突发气象预警时效 

提前15 

—20分 

预期性 

  

减灾能力 

新建建筑抗震加固设防率 

100% 

预期性 

综合性应急避难场所数目 

≥5个 

预期性 

全区综合抗御地震的能力 

6级 

预期性 

  

救灾能力 

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协议储备基地数目 

2 

预期性 

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时效 

≤8小时 

预期性 

约束性指标 

  

绝对指标 

受灾人数 

1000人 

约束性 

因灾死亡人数 

0 

约束性 

农作物受灾面积 

2 

公顷 

约束性 

  

相对指标 

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 

<0.016% 

约束性 

森林草原火灾受害率 

<0.5‰ 

约束性 

地质灾害威胁人口率 

≤1% 

约束性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 

≤4‰ 

约束性 

无公害防治率 

80% 

约束性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建设

  1.完善防灾减灾救灾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由康巴什区减灾委、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协调、分级负责、各涉灾部门协同应对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管理体制。坚持各级政府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完善综合减灾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充分发挥主要灾种防灾救灾指挥机构防范部署与应急指挥作用。优化调整减灾委和专项应急指挥部组织架构及职能,强化灾害事故统一指挥和综合协调应对机制。充分发挥减灾委统筹协调作用,健全减灾委成员单位协调运作机制,完善减灾委议事协调机制及工作规则,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的信息互通机制。坚持统分结合,强化资源统筹和工作协同,不断提升城区防灾减灾救灾整体水平。

  2.健全防灾减灾救灾管理机制。理清各部门、街道办管理职责,明确防灾减灾救灾职责边界与履职内容。建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防灾减灾救灾责任体系,出台责任制规定,形成职责明确、权责一致、条块清晰的责任网。紧盯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目标,强化监管措施,推动自然灾害责任人严格落实隐患防治主体责任,健全覆盖全员、全过程的隐患防治责任制。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群防群测机制,健全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共享机制。完善风险防范、灾害救助、损失评估、恢复重建、社会动员等长效机制。完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生活保障安排、救灾物资储备、救灾装备配备等方面的财政投入以及恢复重建资金筹措机制。

  3.完善综合减灾相关专项规划。在防灾减灾救灾规划的基础上,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防洪规划、气象规划、消防规划、森林草原防火规划、排水防涝规划等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对各规划进行专家论证评审和中期评估。客观评价规划实施进展情况,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变化,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改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持续推动各规划顺利实施。

  (二)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信息管理能力

  1.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立各类灾害隐患数据管理系统,对重点隐患点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借鉴先进城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建设经验,加快当地气象、水文、地震、地质、林业等灾害监测地面站网建设,增加各类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密度,提高监测水平,及时发布预警预报和安全提示。推进康巴什区全要素气象监测站建设,提高气象灾害预警准确度。完善内涝积水点智能监测及标识系统,提高城市内涝风险预报预警能力。加强地质灾害监测网建设,开展塌陷地质灾害、地面崩塌地质灾害的专业监测,超前做出预测预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推进防火检查站、防火瞭望塔、视频监控点、无人机等手段应用,提升森林草原火灾感知及监测预警能力。推进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林业防治有害生物中的支撑作用。

  2.提升风险信息管理能力。定期开展康巴什区自然灾害的形势分析会议,加强对风险季节性、阶段性特点与发展趋势的研判分析,做好各类灾害风险等级划分工作,及时发布各类安全预警信息,制定科学的管控方案,实现风险超前防范、隐患及时治理。各部门间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能力,提高自然灾害早期识别、风险信息共享与发布能力。规划康巴什智慧森林草原资源云平台,推进气象大数据平台应用,为风险监测、预警、预报、扑救、灾后评估等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3.全面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要求,《鄂尔多斯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内蒙古自治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应急管理部门任务统计工作的通知》(鄂减灾委〔2020〕3号)要求以及区委、区政府领导批示,制定自然灾害普查实施方案,充分整合已有资源,配备人员队伍。在对全区范围内的自然灾害承灾体、综合减灾资源、重点隐患摸底汇总的基础上,客观认识当前康巴什区各街道致灾风险水平、综合风险水平、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科学预判今后一段时期灾害风险变化趋势和特点;建立康巴什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形成多尺度风险识别、隐患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制图、风险区划的技术方法和模型库;推动普查成果转化应用和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实现自然灾害风险识别、研判、预警、管控全链条全周期精准治理。

  4.加强灾害信息发布能力。建设完成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加强与电信公司合作,提高预警信息的时效,扩大预警信息覆盖范围,确保各区域群众有效接收到预警信息。充分利用多形式的预警信息发布手段,拓宽各类传播渠道,将灾害预警信息发送到户到人,进一步打通预警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预警信息精细化发布能力,实现指定区域指定人群全网靶向发布。

  (三)提升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能力

  1.加强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深化自然灾害抢险救援指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运行机制。完善物资储备调运平台系统,加快对区直各部门、街道储备物资的信息录入,提升物资储备调运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街道、社区以及学校等基层单位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各灾种救灾装备建设和救灾物资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对生命探测、救援搜救、专用车辆、机械设备等装备设施的补充。

  2.强化灾后恢复重建能力。充分发挥区政府在资金、政策、规划等方面的统筹指导和支持作用,健全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筹措机制,完善市场化筹集重建资金机制。推进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广泛参与的灾后重建工作机制。科学统筹、提前谋划恢复重建工作,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联动,精准到户,精确到人。加强生命线工程系统破坏情况调查和快速抢险,抓紧恢复基础设施功能。建立灾害事故应对档案管理制度。将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摆在优先地位,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恢复重建质量监督和监管力度,加强城市的快速恢复能力。

  (四)强化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1.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推进社区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估科学化,社区灾害风险图规范化,完善各街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并适时组织演练,加强居民的突发事件反应能力建设。推进基层居民家庭防灾减灾准备工作,鼓励和支持以家庭为单元储备灾害应急物品,加大提升家庭和邻里自救互救能力。

  2.强化基层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区各类防灾减灾工程设施布局,合理确定防灾分区,提升综合防灾能力。完善消防站点布局规划,按国家标准提高消防站布局和建设规模,加强消防站点通信设施、防护装备、抢险救援器材、灭火器材等装备配置。规范地下排水管道建设,做到汛期排水畅顺,道路积水深度不影响救护车、消防车、人员转移车辆等城市应急车辆安全通行。

  3.健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机制。推动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认定、管理、监督检查和保障工作机制。有效利用公园、体育场等现有场所,建设或改造为应急避难场所,各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拓展广场、绿地、公园、体育场馆、展览馆、会展中心、学校等公共场所的应急避难能力,加强监督管理,定期开展检查整改工作,推进各级各类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做好运行维护、管理和保障工作,建立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新模式。并为全区范围内的应急避难场所制定配套的疏散安置预案,积极开展应急演练,重点推进应急避难场所的合理规划和应急避难场所设施的标志设置,建立相关标识标牌,编制公众避险转移路线图,实现紧急状态下人员的快速就近疏散。

  4.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学校需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并适时修订,设置应急疏散路线标识清晰的地震应急避险场地。在防灾减灾日等重要节点,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广播、橱窗、讲座、影视和新媒体等媒介,组织学生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活动,确保在校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科普率达到100%。以“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为重点,通过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建设,推进康巴什区整体进步,使康巴什区中小学校师生掌握基本的防震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带动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的不断提升,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五)加强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1.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加大人工影响天气科技投入,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推进作业飞机驻地专业保障基地和设施建设,提升精准催化、实时通信和专业保障水平。加快地面固定作业点标准化建设,推进作业装备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改造和列装。推广应用高效、安全、绿色作业弹药。建设监测与作业一体化的智能物联站点。做好冬春季人工增雨工作,为农业抗旱夺丰收提供支撑。

  2.推进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持续开展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建设,构建“雨水收排、排涝除险、超标应急、预测预警”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加大隐患整治力度,有序推进康巴什区病险淤地坝和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内涝灾害防治标准达到50年一遇,城市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加大对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抗旱应急水源等工程的投入力度。开展灾害重点防治区直接威胁社区、集中居民点或重要设施安全的山洪沟治理。定期排查城市地下管道隐患,推进城市地下积水点和隐患路段的防洪排涝工作,有效遏制城市内涝的发生。

  3.推动住房抗震能力建设。继续推动开展城市住房抗震加固工程,提升城市住房抗震设防水平和抗灾能力。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进行分期分批整治。加大老旧危险校舍改造力度,分批推进老旧学校的改扩建工程。提高城市建筑物的灾害防御能力,尤其是人员密闭场所、重大建设工程和生命线工程的防御能力。

  4.推进地质灾害排查治理能力建设。对全区地质灾害进行摸底排查,道路、桥梁以及山坡沟渠为重点排查区域,对于因地质构造造成大型地面塌陷、坍塌等隐患点有计划的实施勘察和监督。合理编制且有序推进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在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自动监测点和警示标志。随着城市开发的进度,及时开展地质灾害二次排查,实时更新地质风险及隐患清单。

  5.推进森林草原防火阻隔系统建设。按照《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标准》,根据防灭火区域的地形、气候、可燃物、火源、火行为、交通条件、扑救能力、经济管理水平等因素,对重点林区、偏远独居户周围的灌木杂草及公路两侧的灌木杂草进行割除;对涉林旅游景区内、林缘墓地及人为活动频繁的区域的枯枝落叶进行清理。推进森林草原防火隔离带与防火道路结合设置,为灭火队员生存提供基础保证。

  6.推进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建设。按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以一次性救援1.5万人为基数,制定救灾物资采购计划清单,进一步充实康巴什区救灾物资库。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依托企业和社会机构,完善以实物储备、协议储备、市场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为有机结合的应急物资、救灾物资保障新模式。按需储备应急物资与辖区相关单位建立应急物资共享机制,开展协议储备。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点建设和管理,评估街道、社区所需应急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建立基层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并设立基层应急物资储备点,旨在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

  (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支撑水平

  1.提升信息化平台建设水平。推动全区运行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加强数据互联共享,实现全区多部门视频监控点位互通,实时接入消防、气象、交通、测绘等相关重要数据,打造信息数据库、信息交换、指挥调度集成一体的指挥系统平台。持续推进“大网格”建设,推动“多网合一”,实现突发事件集中受理、职能分拨、协同处置、全程监管、统一考评的闭环运转,深化大数据运营能力。

  2.推动自然灾害感知网络建设。针对康巴什区自然灾害特点建设感知网络,实现自然灾害隐患区域的全方位、立体化、无盲区动态监测。主要包括森林草原火险火情的感知网络建设和地震、地质、水旱和气象等自然灾害数据的采集汇聚。通过对森林草原火险监测站感知数据、气象部门监测感知和预报数据、防汛抗旱气象数据、水文数据、防汛抗旱工情险情、城市内涝等感知数据的汇聚,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工作质量。

  (七)提升防灾减灾救灾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

  1.提升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水平。建立应急管理专家库,充分发挥应急管理专家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作用。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定位,专业森林草原消防队伍变“单一扑火”为“综合救援”,不仅承担森林草原扑火任务,而且承担抗洪抢险、地灾处置、事故救援等其他应急救援任务,真正适应“全灾种”,满足“大应急”的时代需求。建立“平战结合”的执勤训练模式,扩展救援队伍对森林草原火灾、洪涝灾害、超强暴雨、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建立“联勤、联训、联战、联调”机制,提升专业应急救援综合抢险救灾能力。

  2.提升灾害信息员队伍水平。按照《应急管理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加强全国灾情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为灾情信息员队伍建设提供经费保障,继续向区财政局申请,为各街道办事处信息员更新一批用于灾情报送所需的计算机、移动报灾终端、音视频采集工具等。在原有灾害信息员队伍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综合性灾害信息员队伍,畅通灾情信息报送渠道。制定灾害信息员培训计划,定期开展灾害信息员骨干培训工作,提升街道、社区灾害信息员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灾情报送方式方法的运用。加大对灾害信息员的业务指导和设备应用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演练活动,推进防灾减灾救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3.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培训基地建设。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实训演练基地,大力提升各应急救援队伍实战水平。建设大型的演练场地、驻训营房、培训教室以及演练设施设备等,加强各级指挥人员、专业队员专业化、系统化培训。

  (八)深化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教育

  1.加强公众防灾避险能力。持续推进各类安全教育宣传“五进”活动,通过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农村加强安全知识宣讲,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依托全区应急救援力量全面提升公民安全意识,普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风险防范、隐患排查、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等安全常识,营造良好安全舆论氛围,夯实社会安全基础。制作全区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图,面向全社会公开;应急避难场所设置显著标志,可以有效指引群众逃生。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线上线下”的互动融合,不断拓展安全文化推广传播渠道。将防灾减灾救灾纳入学校安全教育内容,定时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学生识灾避险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

  2.全面提升干部队伍业务素质。全面加强区、街道干部培训工作,将防灾减灾救灾纳入全区领导干部任职、党校培训及机关业务能力培训课程,提升全区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和批示作为党委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组织安排专题学习。分级分批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开展轮训,深入开展典型自然灾害案例剖析,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一线工作者互动讲,分级分批组织开展学习。依托高等院校等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举办多层次领导干部自然灾害防治、应急救援等专题培训班,全面提升全区干部的决策指挥和应急处置能力,重点强化新政策、新知识、新技能培训。

  3.加快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基地建设。建设不少于1处具有康巴什特色的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基地或场馆。将安全教育与体验相结合,以互动体验为主要方式,通过各种科技手段模拟场景,增加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做到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4.推进区域间合作交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建立与政府、非政府组织和有关科研团队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机制。强化与国家及自治区、市级层面的通信保障协调组织工作,提高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开展与周边相邻旗区之间的应急演练工作,通过在救灾物资调运、灾情信息管理、应急救援、协调联动、人才队伍、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协作,提高康巴什区应急救援效率。深入开展科技合作、携手应对共同挑战、促进民心相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九)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作用

  1.发挥市场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作用。鼓励群众参加防旱防涝商业保险,进一步提升全区的风险应对能力。发挥保险等市场机制作用,完善应对自然灾害的金融支持体系;拓宽农房保险、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逐步建立规范合理的灾害风险分担机制,推进保险机构对风险防控体系的共建共治作用。

  2.发挥社会力量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作用。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引导和支持,建立健全统筹动员和协调社会力量依法有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机制,进一步完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社会力量参与防灾救灾的指导意见和社区防灾减灾救灾志愿者队伍建设相关政策,搭建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平台。

  四、重点工程

  (一)自然灾害综合信息化建设工程

  推进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汇聚各类应急管理数据。探索自然资源、农牧水利、消防、建筑、交通等领域信息的应用,实现灾情、决策、指挥、物资调运与各类信息的及时发送与传递。建设完成康巴什区全要素气象监测站、地面监测站,通过自动观测技术,为康巴什区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局部环境和区域气候等数据;进一步加强对气象灾害的监测,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规划建设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平台,合理布设监测点,完善林业检疫体系,打造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规划建设康巴什区智慧森林草原云平台,运用卫星定位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网络技术、无人机技术、卫星遥感技术、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提供稳定丰富的数据支持。通过科学有效决策程序,实现三维场景下的“灾前、灾中、灾后”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动态管控和预警决策支撑平台,为森林草原火险监测、预警、预报、扑救、灾后评估等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规划建设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完善监测站点卡口站建设、监测径流小区布设、购置完成监测设备。规划建设康巴什区污水智慧水务系统工程、实现管网监测、分区监测、数据可视化智能分析。通过排水公司生产调度中心、各厂信息采集及视频监控改造建设,实现生产数据上传、视频数据优化、数据汇总、大屏展示。为政府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服务、辅助决策与政策咨询。

  (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

  加快康巴什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的推进,制定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开展气象灾害的特征调查和致灾孕灾要素分析,针对主要气象灾害引发的林业受灾、基础设施破坏等影响,建立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基础数据库。在康巴什区城区地质灾害排查报告的基础上,扩大灾害排查范围,查明地质灾害点空间分布、稳定性现状、孕灾地质背景条件等信息,建设多级动态更新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开展暴雨、洪水频率分析,编制中小河流洪水频率图。摸清城市内涝点底数,完成城市内涝灾害风险图,建立城市内涝隐患排查数据库。收集整理旱情资料,提高蓄、引、提、调等抗旱水源工程能力,建立干旱灾害危险性调查数据库。开展森林草原可燃物、野外火源调查和气象条件调查,结合已有资源数据、调查数据、多源遥感数据,进行森林草原火灾危险性综合研判与分析,编制森林草原火灾危险性分级分布图。开展断层活动性鉴定、隐伏区活动断层探测等工作,获得主要活动断层的空间展布和活动性定量参数,评定活动断层的发震能力,编制完成地震危险性图。按照自治区、市政府要求按时完成全区自然灾害全面调查、评估与区划阶段,编制本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汇总普查结果并逐级上报。

  (三)重点隐患排查治理工程

  开展地质灾害、洪水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地震灾害等致灾孕灾重点隐患排查;基于地质灾害的致灾孕灾普查成果,分析地质灾害点的类型、规模、稳定性、危害对象及影响范围,确定承灾体隐患等级,建立完成地质灾害数据库。计划完成地质隐患治理工程,对道路、桥梁、山坡沟渠等存在崩塌隐患的灾害点及时整改、定期检查。对主要河道、中小型水库、淤地坝的现状、防洪能力、防洪工程达标情况、安全运行状态进行调查,确定隐患等级,进行分级分批整治。到2025年底,完成淤地坝除险加固、病险水库加固、各街道抗旱水源等防汛抗旱工程。到2025年末,完成城市景观水体防洪排涝治理工程、吉劳庆川河道整治工程、阿布亥沟北段河道整治工程、阿布亥沟溢洪口防洪工程、乌兰木伦水库上游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乌兰木伦水土保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示范项目等工程,提升康巴什区防灾减灾能力。重点摸排城市的低洼隐患点、排水管网堵塞、损毁情况,依据城市内涝风险隐患排查标准,确定隐患等级,编制完成城市内涝隐患分布图。开展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城区污水泵站、管网及压力管理的维修改造工程,道路及雨污配套管网工程,住宅小区水患治理及防水改造工程。针对森林草原杂乱物、未及时清除的林下可燃物、违规用火、违规建设、重要火源点离林区的距离等情况开展隐患调查评估工作。

  (四)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工程

  实施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新建、改扩建工程,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应急物资采购,对救灾物资进行补充更新,采购储备相应的安置类、生活类等应急物资,确保救灾物资能一次性救援1.5万人。在1个大型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基础上,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推进救灾物资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救灾物资入库、储存、出库、分发等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使得救灾物资储备信息化、智能化,救灾物资调运更加高效有序。

  (五)综合减灾示范区建设工程

  加快建设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按照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到2025年,创建1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自治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不断完善社区减灾工作组织与管理机制,科学制定社区应急预案,有效开展社区灾害风险评估,编制社区灾害风险图,合理配备社区救灾装备设施,定期开展社区应急演练,广泛动员社区群众参与减灾活动,使得社区综合减灾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

  (六)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工程

  完善消防站点布局规划,按照建设标准配齐消防车辆及相关设备,重点加强消防站点通讯设施、防护装备、抢险救援器材、灭火器材等装备配置。到2025年底,成立1支森林草原消防队伍,建设1处森林草原防灭火实训演练基地,完善防灭火、防汛车辆配备、装备配备。完善灾害事故现场应急工作、灾情速报、志愿者、第一响应人等队伍建设,合理安排和预设抢险救援力量,建立各方应急救援力量密切协同的联勤联训工作机制。加强应急抢险队伍专业化建设,配置相应抢险救援设备。加强社会救援力量建设,各相关部门通过资金支持、业务培训、联合演练、物资捐赠等方式,帮助扶持社会救援力量提高救援技能,并与社会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建立统一的指挥调度制度,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制定监督考核制度,定期检查队伍应急值守、装备物资状况等。鼓励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参与市级综合性应急演练和专项应急演练。

  (七)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工程

  加快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工程,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建立应急资源储备调拨制度;加快城市消防站(点)、市政消火栓等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建民族团结公园防火瞭望塔及消防水池建设项目,康巴什北区消防站1座、重点区域模块化小型消防站 5 座,街道专职(志愿)消防队 4支,市政消火栓150 个,规范消防通道建设,全面提升消防救援能力;推进综合救护队救护基地建设,合理规划基地地理位置,建设包含室内外训练场所、消防(危化品)演习设施等在内的标准化综合救护基地,提升综合事故救援能力;加快推进消防救援队伍以及森林草原消防队伍等专业应急救援队向“一专多能”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发展。

  (八)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工程

  开发具有特色的防灾减灾科普读物、挂图、音像制品等防灾减灾文化产品。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和“综合减灾日”等,继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把防灾减灾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教育,定期组织在公共场所开展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演练,提高公众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康巴什区政府负责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规划的实施工作,切实落实责任,确保规划任务有序进行、目标如期实现。各部门、街道可根据规划要求、结合实际,制定相关的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相关部门的规划应加强和本规划有关内容的衔接与协调。

  (二)机制保障

  加强机制保障,健全制度体系。强化应急管理部的综合协调职能,健全各部门间的防灾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完善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分工合作的防灾减灾决策和运行机制。完善绩效评估、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行政责任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的三级联动、协同配合、科学高效、覆盖全面的灾害信息共享机制、灾害应急救助协同联动机制、救灾征用补偿机制,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三)资金保障

  加强资金保障,畅通投入渠道。加大对防灾减灾救灾资金的投入,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综合防灾减灾项目建设经费分级投入机制,加强防灾减灾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规范化,建立健全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和监督机制。对于规划的政府重点项目、应急物资装备储备、日常管理等长期防灾减灾工作,政府设立专项预算,提供资金保障。建立稳定、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健全社会动员机制。完善灾害保险机制,充分发挥保险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经济补偿和转移分担功能。

  (四)人才保障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队伍素质。健全防灾减灾人员教育培训体系,不断优化人才队伍布局与结构。加强防灾减灾专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防灾减灾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提高灾害信息员等减灾救灾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消防救援大队、防火办、人武部、驻区部队、民兵预备役在灾害应急救援中的骨干作用。建立健全志愿者队伍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志愿者的减灾技能和水平。加强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和意识提高,建立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机制,构建参与防灾减灾的文化氛围。

    

    

    

    

    

    

    

    

    

    

    

主办: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人民政府

承办:康巴什区政务服务局

技术支持:内蒙古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7-8581124

蒙ICP备11002510号-29     网站地图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204号

网站标识码 1506000090

邮箱:kbszwfw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