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动真碰硬落实“双减”“减”去繁杂“增”实效

来源:康巴什区教育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2-09-29 11:30 打印 保存 分享至: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以“减负、提质、增效、惠民”为目标,校内多措并举,校外名师助力,实现校内与校外互通、互补、互融,力求达到学生减负、学校提质、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目的。

  动真碰硬落实“双减”,“减”去繁杂“增”实效。制定《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等政策,将“双减”工作纳入区教体局综合考评体系。强化课后服务保障,落实课后服务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设立举报平台,实行双休日、节假日和晚班工作制度,建立101名网格员包联社区、66名党员教师包联小区的巡查工作机制。通过5轮巡查,收集举报信息83条,查处了9家违规机构。“双减”实施以来,累计检查培训机构138次,下达整改意见书74份、查处问题机构36家,关停非法机构16家,让违规培训无所遁形。
  多轮驱动校内提质,“减”去负担“增”质量。康巴什区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作为校内教育减负提质增效的基本原则。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自2014年起,推行以“生本教育 学本课堂”为主题的第一轮课堂教学改革,聚焦“六个重构”和“五项举措”,在教学理念、教学管理、课程建设、教学方式、教研工作、教学评价等六个方面进行了体系构建和探索。2019年提出“聚焦深度学习 落实核心素养”课改主题,规划“五项举措”“六大行动”,围绕课程建设、教学改进、教研质量提升、评价改革、管理优化、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深度改革。
  深化有效作业研究。制定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工作方案,形成分级负责的作业管理机制,严格控制作业质与量。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背景下有效作业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各中小学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落实有效作业实施要求,立项国家级课题1个、自治区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10个。实施作业研究“一校一案”,探索校本作业体系建设,形成全覆盖研究、高质量运用、精细化管理的有效作业新样态。
  丰富课后服务内容。聚焦学生和家长需求,实施“一校一案”,采取答疑辅导与兴趣课相结合、走班选课与分层辅导相结合的模式,每所学校开设30—50个不等的校本课程和兴趣社团课,推动学校课程从“一校一品”到“一校多品”发展、学生特长从“一生一项”到“一生多项”迈进。创新落实“七个一”要求,实施小学体育选项走班制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发展、满足学生需求的特色运动项目。比如,康巴什四小已形成踏板操、足球、花样跳绳、篮球、健美操等项目。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以“立足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转变评价理念、方法与手段,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关注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如在小学低段推行“游学考核、项目化素质测试”等新型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中体会探索的自由与快乐,在“玩”中激发求知欲望、理解习得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引进校外名师助力,“减”去焦虑“增”成长。出台“康七条”等措施,建立“校外名师进校园”,创新推动校外名师进校园,改变资本获利多、管理费用多,教师流动多,家长负担多,学生获得少的校外教育现状,形成校内校外课程融合、师资共享、队伍共建、教育共促的新格局。目前,共评选出15位校外名师,探索建立学生菜单式选课、校外名师进校园授课、校内外课程共建、名师共研的常态化运用机制。
  政府协调划拨绿地,“减”少作业“增”劳育。康巴什区人民政府为紧挨街心公园的学校、幼儿园划拨了可供孩子们活动和劳动的绿地,助力学校在书面作业减少之后,可以有效拓展自然知识、践行劳动教育,让孩子们在校园内就能感受鸟语花香、体验田间劳作,极大地丰富了课后服务内容。通过在田间开垦、种植、浇水、除草、收割等,让学生知农事、体农情、会农活,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下一篇  |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