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晋城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做法
一、简政放权更加深入
一是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将全市行政许可及关联事项划入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集中行使。开展“两块(项目审批和非项目审批)、三段(受理、审理、勘验)、一件事”改革,打造“项目一件事”“企业一件事”集成服务套餐。二是深化实施减证便民改革行动。凡是能实现信息共享核验的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全市证明事项保留清单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事项清单,清单之外不再索要证明。三是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出台《关于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承诺制审批的试行办法》,对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一般性核准类项目试行承诺制审批。对未完成区域评估的单体项目开展政府统一服务。印发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取水许可、非防洪建设项目影响评价、节能审查、地震安全评价6个区域改革承诺制审批的实施办法,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四是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出标准地、模拟审批、容缺受理、多证合一、以函代证、环评一本制、联合验收、联合测绘、帮办代办包办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大大缩减了审批时间。
二、市场环境更加优化
一是提高企业开办便利化水平。在各级政务大厅设置企业开办专区,实施线下“一窗受理”、线上“一网通办”。二是提升办电服务水平。实现重要民生领域“全年零停电”“停电零感知”。推出“容缺”受理、网上签约、线上答复、低压电力建设基础工程掘路施工免审批等举措缩短接电时长。实施“低压现场办、高压一张单”办电新模式,全省首家探索推进阳光办电APP。三是创新用水用气服务。推广远传智能燃气表,为用户提供7x24小时全天候自助营业厅服务。用水提供“一站式”服务,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开通了不动产过户+水电暖气过户“一件事”集成服务,开通“互联网+供水服务”,多渠道交纳水费业务。四是打造最优融资环境。建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互助补偿机制。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加大复工复产金融支持,减免服务收费和利息,对贷款本金实施延期。五是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推出不见面审批、“非接触式”服务、互联网+预约通关、“提前申报”、“两步申报”改革、“一站式”改革、“随到随检”“零延时”“一对一”精准服务、“7x24”小时通关服务等举措。六是提升招投标工作水平。实现目录内交易项目全覆盖,做到“平台之外无交易”。全面推行电子保函形式代替投标保证金,企业交易成本降低。七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出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创新文化20条措施》《关于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意见》和《晋城市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法院、公安与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席会议制度。与晋冀鲁豫四省十五市签订了《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保护合作协议》。
三、政务服务更加优质
一是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现了市、县两级政务服务机构和事项“应进必进”“应进尽进”。在政务大厅设置医务室、银行网点、咨询洽谈室、母婴室,入驻刻章、通讯、快递企业,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利;部门窗口交叉联合设置,实现群众办事少跑路;开展跨层级联合审批,节省企业办事成本;提供不间断预约服务;建立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二是持续推进“一网通办”。从“线下”向“线上”“掌上”转型升级,推行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全面推进实施“四办”,推出“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事项。三是打造更优税收环境。建成全市“一核四域一主多辅”通办服务模式,实现14类120项涉税业务线上线下“全市通办”。使用税企沟通平台“晋税宝”APP开展“非接触式”办税。开通“金税直通车”个性化服务,为重点项目释放建设资金。四是推动不动产登记交易改革。开通“登记+交易+税务”1小时办结服务,实现登记交易“一体化”办理。推出“交地即交证”服务新模式,全省首家实现国有建设用地首次登记“零材料申请”。推行“1+N”服务模式,以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窗口为核心,向银行辐射办事网点,实现了“就近办”“一趟也不跑”。五是推进政府采购全程电子化。推行政府采购进场交易、网上商城、新型采购人、财政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财政政策支持脱贫攻坚等创新举措,实现了限额以上项目全部进场交易,政府采购文件编制、标书确定、获取标书、投标文件、专家评标全面实现全程电子化。六是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出台《晋城市行政审批中介超市管理暂行办法》和《晋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行政审批事项专家评审(论证)实施细则》,建设完成了全省首家网上中介超市和行政审批专家库,规范了中介和专家行为。七是整合建设12345政务服务热线。整合市直部门电话热线,实现一号接听、集中受理、分类处置、各方联动、限时办结。
四、监管执法更加公正
建立以信用为基础、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衔接事前、事中、事后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一是完善监管平台“一单两库”建设,录入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完成联合检查对象库、执法人员库建设。二是加大监管执法信息公开,制定《晋城市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实施方案》,在权威网站、国家有关系统全量公示。三是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五、法治体系更加完备
出台加强政务诚信、依法保护产权、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等实施意见,制定12项司法举措,对本地区政务失信、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事件进行集中清理和专项治理。推行诉前调解“6+N”工作法,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陆续出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创新文化20条措施》《关于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出台《“执转破”案件办理流程》等制度,建立快速审理机制,组建破产审判团队,破解“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经验做法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