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栏

部门动态

康巴什区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多管齐下,为城市管理注入“三度”力量

发布日期:2024-11-25 09:41 来源:康巴什区城市管理局 

   2024年康巴什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坚持“为人民管理城市”工作理念,紧盯城管工作领域中的痛点、堵点、难点,持续在服务群众和企业方面发力,不断塑造 “有态度、有速度、有温度” 的城市形象,全力打造 “暖城” 新名片,为城市管理工作注入 “三度” 力量,不断增强企业与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切实提升城市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一、拓展民生服务能力优化城市服务效能。 

  不断改进工作方式、转变服务观念,采用“提前介入、主动对接、现场勘验、全程跟进”的方式,开展条幅、彩虹门、店庆活动等事项上门审批服务;针对“多多摊”便民疏导点的液化气罐使用情况推行持续性上门检测服务;定期聘请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技术人员进入建筑工地和餐饮业开展油烟、噪音检测服务,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充分彰显城市管理“有力度,更有温度”的执法理念。年内,庆典活动条幅、彩虹门备案110余家,规范、拆除悬挂不整齐条幅210余开展便民疏导点燃气检测1000余次;聘请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对重点区域的油烟噪音检测30余家 

  二、激发便民经济活力,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在确保交通不受干扰、公共设施不被破坏、市容市貌不被损害、环境不被污染的前提下,依托“多多评·码上生活”数字综合服务平台,设置16便民疏导点,涵盖早市、夜市、工友暖心集市“街角经济”,同时增设了近500个摊位。有效缓解了无业人员、老年人、残疾人、外来流动人口及转移农牧民的就业问题,充分满足了市民便捷购物、休闲娱乐的需求,并为农副产品的销售提供了适宜的市场环境。目前,已扫码注册的摊主有445家,通过规范,摊贩就近选择摊点入市经营,既降低了执法成本,也提高了居民的满意度,执法投诉量降低了约60%。摊主有序经营后,执法人员将节省管理时间用来解决其他城市管理问题,降低了执法成本,进而更好的服务群众。 

  三、坚持全面治理,巩固行业系统安全稳定。 

  坚守违法建筑“零增长”“零容忍”原则,广泛采用无人机信息技术支持城市管理巡查,及时阻止并严肃处理私搭乱建、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等行为。重点对建筑工地围挡、临时建筑、户外大型广告、门头牌匾等关键领域进行排查整治,坚决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积极推进河湖长制责任的落实,确保建成区内河湖无新增构筑物、建筑物。加强对便民疏导点商贩的液化气罐安全隐患排查,并对小商贩进行液化气罐接口正确使用、检查使用年限等安全事项的培训学习。年内,对辖区67家工地18余万平方米围挡、49处13余万平方米临建、301处大型户外广告及2060家门头牌匾、4处擎天柱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5次;修复、加固、拆除围挡10000余平方米修复围挡基座157延长米,拆除破损、遗弃门头牌匾3处、临建6处5000余平方米 

  四、构建共治格局,推进城市问题高效整治。 

  依据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将管辖区划分为6大区域、85个网格,形成“一大区域一队,一网格一人员”的网格布局,确保执法队员辖区巡查全覆盖,实施全时段监控与错时无缝隙管理。同时,充分利用市长热线、“多多评·码上生活”数字综合服务平台的优势,激发居民参与“点赞”“上报”的积极性,有效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短板问题,显著提升了居民参与社会治理、文明共建的积极性。年内,累计清理“三乱”小广告600余处、信息栏500次;清理、修复喷绘布600余平方米,清理、修复景观草皮400余平方米;依法查处不履行“门前五包”责任事件1000捕捉流浪狗100只;规范“小商贩”5000余次。 

  五、拓宽规划温度构建规范市容秩序 

  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结合市民需求,全面提升闲置场所和车位利用效率,在人员密集区域见缝插针增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泊位,增设共享单车,完善停车位标线和停车场标牌设施,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继续突出“人性化”执法,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对违章车主实施“十分钟违停免罚”措施,以温馨提示为主,行政处罚为辅的方式教育和纠正。年内,成功引进青桔共享单车并投放1000余辆,实现了与伊旗的互通;新增修补机动车停车泊位10413个,新增修补模糊非机动车位17160延长米,修复、新增残疾人停车位99个,新增修补通道网格6400余米,规范机动车、非机动车18000余起清理“僵尸车”50余辆;处理交通事故破硬破绿事件61起。 

  下一步,执法大队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认识城市管理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坚守初心使命,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根本目的,以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着力点,向“法治化、人性化、精细化、智能化、社会化”迈出新步伐,深化改革创新,狠抓重点工作任务,推进民生实事工程,优化智慧城管创新,强化队伍作风建设,着力打造更加宜居宜业、更具发展活力和城市魅力的现代化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