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581770150/2021-03097195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 ||||||||||||||||||||||||||||||||||||||||||||||||||||||||||||||||||||||||||||||||||||||||||||||||||||||||||||||||||||||||||||||||||||||||||||
发文机关: | 区教育体育局 | 成文日期: | 2021-05-07 | ||||||||||||||||||||||||||||||||||||||||||||||||||||||||||||||||||||||||||||||||||||||||||||||||||||||||||||||||||||||||||||||||||||||||||||
发布日期: | 2021-05-07 | 有效性: | 有效 | ||||||||||||||||||||||||||||||||||||||||||||||||||||||||||||||||||||||||||||||||||||||||||||||||||||||||||||||||||||||||||||||||||||||||||||
标 题: |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康巴什区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的实施方案(试... | ||||||||||||||||||||||||||||||||||||||||||||||||||||||||||||||||||||||||||||||||||||||||||||||||||||||||||||||||||||||||||||||||||||||||||||||
文 号: | 鄂康教体发〔2021〕27号 | ||||||||||||||||||||||||||||||||||||||||||||||||||||||||||||||||||||||||||||||||||||||||||||||||||||||||||||||||||||||||||||||||||||||||||||||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康巴什区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的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
《康巴什区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 双向衔接的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小学、幼儿园: 现将《康巴什区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的实施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康巴什区教育体育局 2021年5月7日
康巴什区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 双向衔接的实施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推进小学与幼儿园科学有效衔接,制定本方案。 二、基本原则 (一)儿童为本,促进发展。幼小衔接的目的是减缓衔接的坡度,帮助儿童达到入学成熟水平,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同时,儿童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发展速度、成熟水平不尽相同。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要尊重儿童差异性,注重儿童发展完整性。 (二)多方协同,双向衔接。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小学、家长、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形成一致的教育观念,互相协同配合,步调一致,形成幼小衔接的最大合力。同时,幼小衔接要强调小学与幼儿园的双向性,单方面向另一方衔接,容易造成“小学化”或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现象。 (三)统筹推进,强化合作。幼小衔接是多方参与、共同推进的一项教育工作,需要区教体局顶层设计,统筹相关工作,把关联方全部纳入幼小衔接教育生态链,通过各部门、各方合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理念引导,规范管理。幼小衔接必须坚持科学的理念,要摒弃重认知学习、轻习惯养成的错误认识,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方面的准备与适应着手,帮助家长、教师、社会形成科学的理念。同时,强化对幼儿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检查管理,禁止“小学化”现象,坚持入学后的零起点教学。 三、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科学的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家长、教师、社会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理念;帮助幼儿园、小学形成正确的幼小衔接方法;建立多方协同、共同参与的幼小衔接机制,形成成熟的幼小衔接方案;提升儿童入学成熟水平,帮助儿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四、进度安排 (一)先行试点,积累经验。2021年1月——2022年12月。 区教体局积极申报推进康巴什区整个区域作为幼小衔接试验区,组织研究能力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社会口碑良好的小学、幼儿园成立幼小衔接课题组,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引领全区幼小衔接工作,初步形成课题成果。 (二)全面推进,总结提升。2023年1月——2023年12月。 区教体局根据前期课题研究成果和经验,全面推进辖区内的幼小衔接工作,并在实践中再次优化幼小衔接方案与策略,形成比较完善的课题成果并发表。 (三)优化机制,形成常态。2024年1月——。 常态化推进幼小衔接工作,形成科学的幼小衔接长效机制,并积极申报国家基础教育典型案例应用成果奖,发挥辖区幼小衔接工作辐射能力。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统筹衔接。区教体局要设立幼小衔接联合办公室,以分管局长牵头,学前教育组、基础教育组开展常务工作,各相关学校、幼儿园落实幼小衔接工作,各结对学校、幼儿园要一起商讨制定衔接方案,确保适宜性。幼小衔接联合办公室根据辖区相关工作情况,适时邀请专家、教师进行点对面、点对点培训,适时举办联合会议,适时开展联合教研,适时分享经验成果。 (二)开展课题研究,推进先行试点。区教体局要积极申报推进康巴什区整个区域作为幼小衔接试验区,组织研究能力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社会口碑良好的小学、幼儿园成立幼小衔接课题组,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引领全区幼小衔接工作,争取用一到三年时间形成相对成熟的幼小衔接课题成果。 (三)常态督导评估,建立长效机制。区教体局研究把幼小衔接工作纳入到对小学、幼儿园的督导考核,纳入到对校外教育机构的年检体系,建立相关部门统筹协调的联合教研机制,使幼小衔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 六、具体措施 (一)深化家园共育,树立正确理念。在幼儿园阶段,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家长共同的任务,双方要深化交流合作,形成合力。一方面,幼儿园要主动了解家长的需求和焦虑,通过课程展示、家长会、开放日、家长讲座、专家答疑等形式,向家长传达正确的理念,展示幼儿园关于幼小衔接的工作,明确家长需要配合的地方。另一方面,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家园一致,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获得同伴交往的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开展上学课程,激发上学兴趣。幼儿园要主动联系小学,在幼儿进入大班后,每学期开展一定数量的入学主题课程,通过参观小学教室、功能室,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观察小学教师的上课方式,熟悉小学生的学习文具,体验小学生的一日生活等,组织幼儿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模拟心中的小学生活,激发幼儿上学兴趣。幼儿园大班要尝试创设模拟小学课堂区角,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谈话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感受小学一年级生活。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可根据幼小衔接的需要,在满足幼儿兴趣基础上,适度延长集体教学时间。家长要利用身边的资源,帮助幼儿提前了解小学生活。 (三)深入实施《指南》,提升成熟水平。幼儿园要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强化课程评价意识,从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和学习品质着手,参考《指南》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典型表现、教育建议,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和材料,给幼儿提供亲近自然、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的机会,科学合理组织一日生活,以游戏化的方式,实现五大领域教学目标、幼儿发展目标,重点是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从而帮助幼儿达到入学成熟水平。幼儿园要把幼小衔接工作纳入到教师的重点考核内容中来,从小班开始逐渐渗透和加大比重。 (四)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因人施教。幼儿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必须有主动观察幼儿、支持幼儿的意识和能力,为不同的幼儿建立观察、发展档案,并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领域的强弱,在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学与支持,补齐短板,提升幼儿相关能力。 (五)创设衔接环境,减缓教学进度。小学要主动与幼儿园对接,主动深入幼儿园了解幼儿生活环境,邀请幼儿园教师参与到小学一年级班级环境创设,小学一年级教室可适度增加阅读区、角色区、操作区等区角,构建小幼一体化的教室环境,减轻一年级新生入学焦虑,减缓衔接坡度。小学一年级教师要根据国家要求,零起点教学,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减缓教学进度,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尽可能以操作、体验、游戏、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寓教于乐。 (六)强化小幼交流,了解幼儿基础。小学阶段的学习建立在幼儿园生活的基础上,幼儿园阶段的发展为幼儿适应小学生活提供可能。小学要强化双向衔接,主动向幼儿园衔接,通过定期手拉手活动,加强与幼儿园大班教师、幼儿、家长的联系,了解幼儿已有发展基础,与幼儿园合作建立幼儿发展档案,把小幼衔接看做自身工作职责和专业素质之一,小学要把一年级教师小幼衔接工作纳入到重点考核内容中来。 (七)开展家校合作,推广典型经验。一年级新生适应工作需要家校深入合作,小学通过召开新生家长会、座谈会,了解新生身心发展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同伴社交能力、学习适应能力,邀请入学适应专家、经验成熟的教师给家长培训讲座。学校要向家长传达统一的入学适应配合要求,让家长充分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形成家校一致的合力,帮助新生快速适应一年级学习与生活。区教体局、小学要通过考核和实际效果对比,选拔入学适应工作得力的教师与班级,分享经验、推广经验。 (八)统筹多方资源,开展联合教研。区教体局要统筹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学前教育组、基础教育组、幼儿园、小学、家长,定期开展联合教研,统一思想认识,重视衔接工作,明确衔接权责,研讨衔接策略,分享衔接方法,推广衔接成果。让幼小衔接教研指导相关实践,让幼小衔接实践完善教研成果。 (九)加大理念宣传,实施专项治理。区教体局要通过官方媒体平台、幼儿园小学对外宣传平台、各种形式的家长工作,宣传科学的幼小衔接理念,缓解家长焦虑,提升教师、家长幼小衔接经验。区教体局基础教育组、学前教育组要联合多部门开展“去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严查幼儿园、校外教育机构“小学化”行为,严查小学入学选拔考试、非零起点教学行为。
附件:1.教育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详略 2.教育部《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详略 3.康巴什区小学与幼儿园双向衔接结对表
附件1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
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帮助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应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同时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幼儿园指导要点》)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准备为目标,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内容,每个内容由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三部分组成。发展目标部分明确了与幼儿入学准备关系最密切的关键方面;具体表现部分提出了对幼儿实现入学准备的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明确了发展目标的价值,列举了有效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一些教育途径和方法。 实施《幼儿园指导要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准备。幼儿入学准备教育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几方面的有机融合和渗透,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准备,更不应用小学知识技能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替代全面准备。 2.把握重点。入学准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园应从小班开始逐步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等身心基本素质。同时,应根据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要,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 3.尊重规律。幼儿园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把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积累经验,逐步做好身心各方面的准备。 一、身心准备
二、生活准备
三、社会准备
四、学习准备
附件2
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中一次重要的转折。儿童对初入学能否适应,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今后对学校生活的态度和情感,并影响将来的学业成绩和社会成就。帮助新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小学一年级重要的教育任务,小学应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主动加强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积极探索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帮助儿童逐步适应小学生活。 《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小学指导要点》)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适应为目标,围绕儿童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个方面的内容,每个内容由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三部分组成。发展目标部分明确了与儿童入学适应关系最密切的关键方面;具体表现部分提出了对儿童实现入学适应的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明确了发展目标的价值,列举了有效帮助儿童做好入学适应的一些教育途径和方法。 实施《小学指导要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为儿童适应做好准备。小学应树立衔接意识,转变让儿童被动适应学校的观念做法,积极倾听儿童的需要,主动了解幼儿园教育特点,调整一年级的课程教学及管理方式,创设包容和支持性的学校环境,最大程度消除儿童的陌生体验和不适应,促进儿童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投入小学生活。 2.关注个体差异。要充分理解和尊重新生在原有经验、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通过正面的肯定和鼓励,支持儿童不断获得积极的入学体验,促进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逐步适应小学生活,切忌提过高的统一要求或进行横向比较,以免挫伤儿童入学的积极性。 3.设置入学适应期。小学一年级上学期作为幼小衔接适应期,要关注新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创设与幼儿园相衔接的班级环境,适度调整作息安排,提供一定数量的图画书、玩具和操作材料,帮助儿童逐步适应从游戏活动为主向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 4.坚持深化改革。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入学准备活动,实施与幼儿园相衔接的入学适应教育,合理安排一年级课程内容,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强化以儿童为主体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为每个儿童搭建成长适应的阶梯。改革一年级的教学评价方式,重点聚焦教师是否熟知儿童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课程实施是否能有效帮助儿童适应小学生活。 一、身心适应
二、生活适应
三、社会适应
四、学习适应
附件3
康巴什区小学与幼儿园双向衔接结对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