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150603061614831U/2021-3097195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发布机构 区教育体育局 文  号 鄂康教体发〔2021〕27号
成文日期 2021-05-07 公文时效 有效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康巴什区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的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05-07 00:00
分享到:
【字体: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

《康巴什区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

双向衔接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小学、幼儿园:

现将《康巴什区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的实施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康巴什区教育体育局

2021年5月7日


康巴什区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

双向衔接的实施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推进小学与幼儿园科学有效衔接,制定本方案。

二、基本原则

儿童为本,促进发展。幼小衔接的目的是减缓衔接的坡度,帮助儿童达到入学成熟水平,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同时,儿童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发展速度、成熟水平不尽相同。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要尊重儿童差异性,注重儿童发展完整性。

)多方协同,双向衔接。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小学、家长、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形成一致的教育观念,互相协同配合,步调一致,形成幼小衔接的最大合力。同时,幼小衔接要强调小学与幼儿园的双向性,单方面向另一方衔接,容易造成“小学化”或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现象。

)统筹推进,强化合作。幼小衔接是多方参与、共同推进的一项教育工作,需要区教体局顶层设计,统筹相关工作,把关联方全部纳入幼小衔接教育生态链,通过各部门、各方合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理念引导,规范管理。幼小衔接必须坚持科学的理念,要摒弃重认知学习、轻习惯养成的错误认识,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方面的准备与适应着手,帮助家长、教师、社会形成科学的理念。同时,强化对幼儿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检查管理,禁止“小学化”现象,坚持入学后的零起点教学。

三、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科学的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家长、教师、社会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理念;帮助幼儿园、小学形成正确的幼小衔接方法;建立多方协同、共同参与的幼小衔接机制,形成成熟的幼小衔接方案;提升儿童入学成熟水平,帮助儿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四、进度安排

)先行试点,积累经验。2021年1月——2022年12月。

区教体局积极申报推进康巴什区整个区域作为幼小衔接试验区,组织研究能力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社会口碑良好的小学、幼儿园成立幼小衔接课题组,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引领全区幼小衔接工作,初步形成课题成果。

)全面推进,总结提升。2023年1月——2023年12月。

区教体局根据前期课题研究成果和经验,全面推进辖区内的幼小衔接工作,并在实践中再次优化幼小衔接方案与策略,形成比较完善的课题成果并发表。

)优化机制,形成常态。2024年1月——。

常态化推进幼小衔接工作,形成科学的幼小衔接长效机制,并积极申报国家基础教育典型案例应用成果奖,发挥辖区幼小衔接工作辐射能力。

五、保障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全面统筹衔接。区教体局要设立幼小衔接联合办公室,以分管局长牵头,学前教育组、基础教育组开展常务工作,各相关学校、幼儿园落实幼小衔接工作,各结对学校、幼儿园要一起商讨制定衔接方案,确保适宜性。幼小衔接联合办公室根据辖区相关工作情况,适时邀请专家、教师进行点对面、点对点培训,适时举办联合会议,适时开展联合教研,适时分享经验成果。

)开展课题研究,推进先行试点。区教体局要积极申报推进康巴什区整个区域作为幼小衔接试验区,组织研究能力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社会口碑良好的小学、幼儿园成立幼小衔接课题组,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引领全区幼小衔接工作,争取用一到三年时间形成相对成熟的幼小衔接课题成果。

)常态督导评估,建立长效机制。区教体局研究把幼小衔接工作纳入到对小学、幼儿园的督导考核,纳入到对校外教育机构的年检体系,建立相关部门统筹协调的联合教研机制,使幼小衔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

六、具体措施

)深化家园共育,树立正确理念。在幼儿园阶段,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家长共同的任务,双方要深化交流合作,形成合力。一方面,幼儿园要主动了解家长的需求和焦虑,通过课程展示、家长会、开放日、家长讲座、专家答疑等形式,向家长传达正确的理念,展示幼儿园关于幼小衔接的工作,明确家长需要配合的地方。另一方面,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家园一致,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获得同伴交往的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开展上学课程,激发上学兴趣。幼儿园要主动联系小学,在幼儿进入大班后,每学期开展一定数量的入学主题课程,通过参观小学教室、功能室,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观察小学教师的上课方式,熟悉小学生的学习文具,体验小学生的一日生活等,组织幼儿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模拟心中的小学生活,激发幼儿上学兴趣。幼儿园大班要尝试创设模拟小学课堂区角,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谈话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感受小学一年级生活。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可根据幼小衔接的需要,在满足幼儿兴趣基础上,适度延长集体教学时间。家长要利用身边的资源,帮助幼儿提前了解小学生活。

)深入实施《指南》,提升成熟水平。幼儿园要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强化课程评价意识,从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和学习品质着手,参考《指南》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典型表现、教育建议,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和材料,给幼儿提供亲近自然、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的机会,科学合理组织一日生活,以游戏化的方式,实现五大领域教学目标、幼儿发展目标,重点是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从而帮助幼儿达到入学成熟水平。幼儿园要把幼小衔接工作纳入到教师的重点考核内容中来,从小班开始逐渐渗透和加大比重。

)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因人施教。幼儿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必须有主动观察幼儿、支持幼儿的意识和能力,为不同的幼儿建立观察、发展档案,并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领域的强弱,在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学与支持,补齐短板,提升幼儿相关能力。

)创设衔接环境,减缓教学进度。小学要主动与幼儿园对接,主动深入幼儿园了解幼儿生活环境,邀请幼儿园教师参与到小学一年级班级环境创设,小学一年级教室可适度增加阅读区、角色区、操作区等区角,构建小幼一体化的教室环境,减轻一年级新生入学焦虑,减缓衔接坡度。小学一年级教师要根据国家要求,零起点教学,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减缓教学进度,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尽可能以操作、体验、游戏、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寓教于乐。

)强化小幼交流,了解幼儿基础。小学阶段的学习建立在幼儿园生活的基础上,幼儿园阶段的发展为幼儿适应小学生活提供可能。小学要强化双向衔接,主动向幼儿园衔接,通过定期手拉手活动,加强与幼儿园大班教师、幼儿、家长的联系,了解幼儿已有发展基础,与幼儿园合作建立幼儿发展档案,把小幼衔接看做自身工作职责和专业素质之一,小学要把一年级教师小幼衔接工作纳入到重点考核内容中来。

)开展家校合作,推广典型经验。一年级新生适应工作需要家校深入合作,小学通过召开新生家长会、座谈会,了解新生身心发展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同伴社交能力、学习适应能力,邀请入学适应专家、经验成熟的教师给家长培训讲座。学校要向家长传达统一的入学适应配合要求,让家长充分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形成家校一致的合力,帮助新生快速适应一年级学习与生活。区教体局、小学要通过考核和实际效果对比,选拔入学适应工作得力的教师与班级,分享经验、推广经验。

)统筹多方资源,开展联合教研。区教体局要统筹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学前教育组、基础教育组、幼儿园、小学、家长,定期开展联合教研,统一思想认识,重视衔接工作,明确衔接权责,研讨衔接策略,分享衔接方法,推广衔接成果。让幼小衔接教研指导相关实践,让幼小衔接实践完善教研成果。

)加大理念宣传,实施专项治理。区教体局要通过官方媒体平台、幼儿园小学对外宣传平台、各种形式的家长工作,宣传科学的幼小衔接理念,缓解家长焦虑,提升教师、家长幼小衔接经验。区教体局基础教育组、学前教育组要联合多部门开展“去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严查幼儿园、校外教育机构“小学化”行为,严查小学入学选拔考试、非零起点教学行为。

 

附件:1.教育部《幼儿园入学准备导要点》详略

     2.教育部《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详略

      3.康巴什区小学与幼儿园双向衔接结对表

 

 

 

 

 

 

 

 

 

 

 

 

 

 

附件1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

 

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帮助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应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同时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幼儿园指导要点》)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准备为目标,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内容,每个内容由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三部分组成。发展目标部分明确了与幼儿入学准备关系最密切的关键方面;具体表现部分提出了对幼儿实现入学准备的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明确了发展目标的价值,列举了有效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一些教育途径和方法。

实施《幼儿园指导要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准备。幼儿入学准备教育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几方面的有机融合和渗透,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准备,更不应用小学知识技能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替代全面准备。

2.把握重点。入学准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园应从小班开始逐步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等身心基本素质。同时,应根据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要,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

3.尊重规律。幼儿园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把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积累经验,逐步做好身心各方面的准备。


一、身心准备

发展目标

具体表现

教育建议

1.向往入学

 

1.初步了解小学,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

2.希望成为一名小学生,愿意为入学做准备

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有上小学的愿望,是幼儿开启小学学习生活的情感动力,也是重要的入学心理准备。

1.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发现每个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兴趣点,多从正面引导,减少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压力和负面感受。如:组织幼儿讨论、分享对小学的认识、期待和担心,通过同伴的交流和老师的针对性引导,强化入学期待,缓解入学焦虑。

2.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活。大班下学期,通过参观小学,与小学生面对面交流、体验小学课堂等方式,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

2.情绪良好

 

1.能经常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2.遇到困难和不开心的事情,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他人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具备一定的情绪调控能力,有助于幼儿积极适应小学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1.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成人经常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感染和影响幼儿。以欣赏、接纳的态度对待幼儿,对幼儿的合理需求给予及时、有效的回应。避免因成人的不当做法给幼儿带来负面情绪,如:在集体面前比较幼儿之间的长处和不足、大声呵斥幼儿、总是表扬别的孩子已经学会了什么等等。

2.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成人用适宜的方式表达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处理不愉快的事情,为幼儿作出榜样。选择能给幼儿带来情绪情感体验的故事、角色扮演活动等,引导幼儿恰当表达消极情绪,学习积极应对和化解的方法。如:发现幼儿不高兴时,接纳他的消极情绪,在他平静后主动、耐心地听他讲述不开心的事情和原因

3.喜欢运动

1.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活动。

2.能连续参加体育活动半小时以上

喜欢运动,初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有利于幼儿增强体质,保持充沛精力和良好情绪,少生病、少缺勤。

1.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充分保证幼儿每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时间。提供方便、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材料,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和体育活动。鼓励、支持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

2.发展大肌肉动作。根据大班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适当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力量和提高耐力。鼓励幼儿坚持锻炼,不叫苦、不怕累。

3.锻炼精细动作。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鼓励幼儿学会正确、熟练地扣扣子、系鞋带、使用筷子;提供画笔、剪刀、小型积塑等工具和材料,支持幼儿进行画、剪、折、撕、粘、拼等各种活动,锻炼手部小肌肉动作

4.动作协调

1.手部动作协调,能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

  

二、生活准备

发展目标

具体表现

教育建议

1.生活习惯

1.保持规律作息,坚持早睡早起、睡眠充足。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有自觉洗手的习惯,有保护视力的意识

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有利于幼儿较快适应小学的作息和生活。

1.逐步调整一日作息。在充分保证幼儿自主游戏时间的前提下,大班下学期适当延长单次集体活动的时间,适当减少午睡时间。家长应配合幼儿园调整作息安排,提醒幼儿早睡早起、按时入园;同时以身作则,以规律作息的习惯影响幼儿。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成人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引导幼儿养成自觉洗手的习惯。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读写画。连续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

2.生活自理

1.能按需喝水、如厕、增减衣服。

2.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分类整理和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3.有初步的时间观念,做事不拖沓

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幼儿做好入学后学习和生活的自我管理和服务,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

1.指导幼儿做好个人生活管理。大班下学期,适当减少一日生活中的统一安排,帮助幼儿逐步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喝水、如厕,根据天气变化和活动需要增减衣物。

2.引导幼儿学会分类整理和存放个人物品。幼儿园和家庭都应提供存放幼儿个人物品的设施设备,指导幼儿逐步学会分类整理和收纳衣物、图书、玩具、学习用品等。

3.引导幼儿逐步树立时间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时间,学会按时作息,养成守时、不拖沓的好习惯

3.安全防护

1.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2.知道基本的安全知识,遇到危险会求助

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幼儿适应新环境,避免发生危险和伤害。

1.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关注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引导幼儿了解校园、社区、交通等环境中的安全要求,学会保护自己。如:在陌生环境中,学会注意设备设施、人群聚集等情况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2.指导幼儿学会求救的方法。指导幼儿在遇到危险时,能提供必要的信息,选择有效的求助方法,如:知道向成人求助或拨打求救电话

4.参与劳动

 

1.能主动承担并完成分餐、清洁、整理等班级劳动。

2.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参与劳动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初步的责任感。

1.引导幼儿承担适当的劳动任务和幼儿一起制定班级劳动计划,鼓励幼儿自主确定任务分工并有计划地完成。教师要关注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及时予以鼓励和指导

2.鼓励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摆放碗筷、餐后整理餐桌、洗碗、扫地、扔垃圾等,并指导他们学习正确的方法。家长以身作则,分工做好家务劳动。

3.引导幼儿尊重身边的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帮助幼儿了解父母及老师、食堂厨师、幼儿园保安等的工作特点,讨论他们付出的劳动给自己带来的服务和便利,学会尊重和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三、社会准备

发展目标

具体表现

教育建议

 

1.交往合作

1.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乐于结交新朋友。

2.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遇到困难互帮互助,发生冲突时尝试协商解决。

3.能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良好的交往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幼儿入学后结交新朋友、认识新老师,逐步适应小学新的人际关系。

1.扩展幼儿的交往范围。鼓励幼儿和不同年龄的伙伴、成人交往,认识新伙伴。如:组织跨班级、跨年龄的游戏活动,创设自由交往的机会,丰富交往经验。

2.丰富幼儿分工合作的经验。提供材料、创设条件,引导和支持幼儿合作开展活动,体验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幼儿认真倾听同伴的想法和建议,当意见不一致时说明理由,学习协商解决问题,达成一致。同伴遇到困难时,鼓励幼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遇到冲突时,指导幼儿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合作等方法解决,不争抢,不欺负同伴。

3.营造宽容接纳的师幼交往氛围。用尊重、接纳的态度与幼儿交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不用对错简单评价,肯定积极想法,满足合理需求

2.诚实守规

1.能遵守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规则。

2.知道要做诚实的人,说话算数

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自觉遵守各项活动规则,有利于幼儿入学后积极遵守小学的班规、校规,赢得同伴、老师的接纳和认可,较快融入新集体。

1.增强规则意识,提高自觉守规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培养规则意识,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制定游戏、班级活动规则并自觉遵守。大班下学期,指导幼儿遵守集体活动的基本规则,做到举手提问、轮流发言,别人讲话时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等等。

2.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对幼儿诚实和守信的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发现幼儿说谎、说话不算数时不要简单批评和惩罚,要耐心了解原因,积极引导,帮助幼儿做到知错就改

3.任务意识

 

1.理解老师的任务要求,能向家长清晰地转述并主动去做。

2.能自觉、独立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

具备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有助于幼儿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要求,逐步做到独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1.强化任务意识。大班下学期,有意识地布置一些与入学准备相关的任务,如:准备明天要带的玩具材料和学习用品、每天自己整理小书包等,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准备。

2.培养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成人要创造条件,通过持续性的任务安排,鼓励、支持幼儿独立完成任务。教师不宜将任务直接布置给家长

4.热爱集体

1.喜爱自己的班级和幼儿园。

2.愿意为集体出主意、想办法、做事情。

3.初步形成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对集体的热爱有助于幼儿适应班级和学校的环境,初步建立对集体、家乡和祖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1.培养集体荣誉感。营造温暖的集体氛围,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支持幼儿为班级和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定计划、做准备并积极参与。如:和幼儿共同策划,开展节庆、参观、运动会、主题游戏等多种活动,帮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体验成就感、荣誉感。

2.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开展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当地文化场馆,帮助幼儿感受与体验家乡和祖国的发展变化;鼓励幼儿结合节假日外出旅行等经历,分享自己家乡的风景名胜、风物人情、特色美食等;结合升旗活动,向幼儿介绍国旗、国歌

四、学习准备

发展目标

具体表现

教育建议

1.好奇好问

1.对身边的新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探究欲。

2.喜欢刨根问底,乐于动手动脑

好奇心是终身学习的原动力。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尊重幼儿好问的天性,有助于幼儿对周围世界保持持续的探究欲望,不怕困难,积极主动学习。

1.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主动性。接纳、鼓励幼儿对新事物的观察、提问等探究行为,避免简单打断或否定幼儿的奇思妙想。如:把幼儿有浓厚兴趣的问题作为集体讨论的话题,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支持他们进一步的探究想法和行动。

2.支持幼儿持续的探究行为。分析幼儿在探究活动中可能获得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时间、丰富的材料支持幼儿持续、深入进行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

2.学习习惯

 

1.能专注地做事,分心时能在成人提醒下调整注意力。

2.能坚持做完一件事,遇到困难不放弃。

3.乐于独立思考并敢于表达。

4.做事有一定的计划性

专注力、坚持性、计划性等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幼儿入学后更好胜任新的学习任务,且受益终生。

1.支持幼儿专注持续地完成任务。大班下学期,有意识地增加需要一定专注力和坚持性才能完成的游戏和活动,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活动时间能够专注地完成任务。对需要多次探索的活动,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支持幼儿持续完成,避免因活动频繁转换干扰幼儿专注做事。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接纳幼儿不同的想法。鼓励幼儿积极补充同伴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对别人的观点有不同意见时敢于大胆提出质疑并陈述自己的观点。

3.引导幼儿有计划地做事。在一日活动开始前向幼儿介绍当天的活动安排,鼓励他们说一说自己的活动计划,和幼儿一起回顾他们的计划和完成情况,分析原因并调整。鼓励幼儿尝试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活动,如尝试安排周末的活动或日程安排

3.学习兴趣

1.对大自然和身边的事物有广泛的兴趣,努力寻找答案。

2.喜欢阅读,乐于和他人一起看书讲故事,遇到问题经常通过图书寻找答案。

3.对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愿意用图画、符号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4.愿意用数学的方法尝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喜欢学习、爱上学习,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比学到多少知识更重要。幼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基础学习能力有助于入学后适应不同学科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更加主动、持久、投入地学习。

1.为幼儿提供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的机会。经常带领幼儿接触大自然,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帮助幼儿开拓视野,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培养广泛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组织幼儿围绕生活和游戏中感兴趣的事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以及探究的过程、方法。教师应给予充分的时间,鼓励和引导幼儿表达,接纳幼儿不同的想法,不轻易打断幼儿讲话。对注意力不集中或不持久的幼儿,通过适当的方式吸引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幼儿听不懂时要主动提问,对幼儿的提问及时予以回应。坚持每天和幼儿聊一聊,说一说今天做的事情或看过的书等,帮助幼儿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比较完整地进行讲述。

3.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根据幼儿的阅读兴趣和活动需要提供和更换图画书,并给予幼儿充足的阅读时间。鼓励幼儿自主阅读,保护他们对符号、文字的兴趣和敏感性。经常和幼儿一起讨论书中内容,加深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理解,鼓励幼儿根据情节、图书画面对故事结果进行预测或续编、创编故事;通过绘画、手工、搭建、表演等方式再现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促进幼儿语言、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4.保护幼儿的前书写兴趣。大班下学期,教师有意识地运用文字和符号辅助幼儿记录和总结游戏的过程、想法,让幼儿感受文字符号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和意义。如:鼓励幼儿用图画、符号、文字等方式为自己的活动区、生活活动设施等制作标识,记录游戏的过程、故事情节、愿望等。

5.做好必要的书写准备。养成幼儿自己扣纽扣、系鞋带的习惯,锻炼手部精细动作,促进手眼协调。在绘画拼图等活动中认识上下、左右等方位,通过“跳房子”“给小动物找家”等游戏,帮助幼儿认识田字格的结构。不宜要求幼儿提前学写字,幼儿有自发书写行为时,可以示范正确的书写姿势,帮助幼儿学习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运笔技能,但不宜进行机械训练,也不宜简单评判写得对不对、好不好,重在保护幼儿写画的兴趣。

6.引导幼儿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发现和学习解决生活中和数学有关的问题,如:通过统计每天出勤人数、测量记录身高和体重的变化、自主管理进餐和睡眠时间等方式,帮助幼儿体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乐趣

4.学习能力

1.在集体情境中能认真听并能听懂他人说话,有疑问时能主动提问。

2.能较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

3.能说出图画书的主要情节,并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4.在绘画、拼图等活动中,能识别上下、左右等方位。

5.能认识并书写自己的名字。

6.能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运用数数、排序、简单的统计和测量等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附件2

 

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中一次重要的转折。儿童对初入学能否适应,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今后对学校生活的态度和情感,并影响将来的学业成绩和社会成就。帮助新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小学一年级重要的教育任务,小学应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主动加强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积极探索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帮助儿童逐步适应小学生活。

《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小学指导要点》)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适应为目标,围绕儿童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个方面的内容,每个内容由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三部分组成。发展目标部分明确了与儿童入学适应关系最密切的关键方面;具体表现部分提出了对儿童实现入学适应的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明确了发展目标的价值,列举了有效帮助儿童做好入学适应的一些教育途径和方法。

实施《小学指导要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为儿童适应做好准备。小学应树立衔接意识,转变让儿童被动适应学校的观念做法,积极倾听儿童的需要,主动了解幼儿园教育特点,调整一年级的课程教学及管理方式,创设包容和支持性的学校环境,最大程度消除儿童的陌生体验和不适应,促进儿童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投入小学生活。

2.关注个体差异。要充分理解和尊重新生在原有经验、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通过正面的肯定和鼓励,支持儿童不断获得积极的入学体验,促进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逐步适应小学生活,切忌提过高的统一要求或进行横向比较,以免挫伤儿童入学的积极性。

3.设置入学适应期。小学一年级上学期作为幼小衔接适应期,要关注新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创设与幼儿园相衔接的班级环境,适度调整作息安排,提供一定数量的图画书、玩具和操作材料,帮助儿童逐步适应从游戏活动为主向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

4.坚持深化改革。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入学准备活动,实施与幼儿园相衔接的入学适应教育,合理安排一年级课程内容,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强化以儿童为主体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为每个儿童搭建成长适应的阶梯。改革一年级的教学评价方式,重点聚焦教师是否熟知儿童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课程实施是否能有效帮助儿童适应小学生活。


一、身心适应

发展目标

具体表现

教育建议

1.喜欢上学

 

 

1.能记住校名和班级,知道自己是一名小学生。

2.愿意了解校园环境,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活动

 

 

喜欢上学,是儿童入学适应的起点,积极的入学体验有助于儿童顺利开启小学生活。

1.创设与幼儿园衔接的学校环境。入学初期,创设与幼儿园相近的班级环境,如:允许儿童适当携带自己喜欢的图书、玩具,增强心理安全感,缓解入学焦虑;根据需要灵活摆放课桌椅,支持教师以游戏和活动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在一年级的户外活动区域提供适宜的体育器材和游戏材料;张贴温馨的图文提示,帮助儿童熟悉校园环境。

2.帮助儿童逐步融入学校生活。了解和接纳每个儿童的发展差异和入学准备程度的不同。入学初期,应确保每个班级都有教师全程关注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需求,帮助儿童逐步熟悉环境,认识老师和新同学,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2.快乐向上

1.能保持积极快乐的情绪。

2.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愿意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积极向上的情绪有助于儿童适应小学生活,面对新环境不紧张、不焦虑。

1.注重观察了解儿童。观察每个儿童在校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和情绪状态,及时了解他们在入学适应方面的需求和问题,用正面、积极的方式引导儿童排解不良情绪。要特别关注有特殊需求儿童的情绪情感变化,给予充分的关爱和帮助。

2.营造关爱融洽的班级氛围。教师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状态,以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儿童的积极情绪,让儿童感受快乐向上的氛围。

3.引导儿童调节控制情绪。理解并接纳儿童的情绪变化,引导儿童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情绪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如:给予儿童缓解情绪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儿童主动向成人和同伴表达不开心的事情等

3.积极锻炼

1.喜欢参与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2.养成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良好的运动习惯可以促进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有助于儿童精力充沛地应对小学学习与生活。

1.激发儿童的运动兴趣。创造条件为新入学儿童提供相对独立的活动场地,提供与幼儿园相近的运动器材和设备,确保儿童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让儿童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2.培养儿童体育锻炼的习惯。建立体育锻炼制度,确保儿童每天坚持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因地制宜安排多种形式的体育游戏和活动,如:拍球、跳绳、踢毽子、跳皮筋、抽陀螺、滚铁环等,促进动作协调灵活,锻炼力量和耐力。家校配合,强化锻炼意识,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促进精细动作发展。手眼协调、手部精细动作的灵活发展,是儿童正确书写的重要生理基础。开展编织、剪纸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发展儿童精细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握笔和运笔的控制能力

4.动作灵活

1.精细动作发展协调灵活,能熟练使用常用工具

 

二、生活适应

发展目标

具体表现

教育建议

1.生活习惯

1.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能够逐步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作息转变。

2.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能主动喝水,学习保护视力的基本方法

有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保持充沛的精力,逐步适应小学生活。

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对初入学儿童可适当调整作息安排。家校配合,督促儿童早睡早起,上学不迟到,知道上学、放学及上课、下课时间安排,听到上课铃声会自己进教室,下课会主动喝水、如厕。

2.培养儿童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强化儿童的护眼意识,每天按时做眼保健操。严格控制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频次,单次使用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2.自理能力

 

1.不用成人的提醒和帮助,能做基本的自我服务,照料好自己。

2.学会及时收纳、分类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做好课前准备

 

入学适应阶段,儿童会遇到更多需要独立应对的生活问题,自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儿童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

1.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注意观察初入学儿童生活自理状况和个体差异,鼓励儿童独立穿脱衣服、系鞋带、进餐、收拾餐具、整理床铺等自我服务,根据天气变化和活动需要增减衣物等,增强初入学儿童适应小学生活的能力。

2.指导儿童有序整理学习用品。家校合作,引导儿童根据课程和活动安排,学会独立清点、带齐每日学习和生活用品,分类摆放;课间准备好下节课所需的书本和学习用品;放学时收拾整理好个人物品

3.安全自护

1.认识安全标识,学会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
    2.能安排好课间活动,不做危险游戏

 

小学环境中儿童活动的独立性和空间更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儿童适应小学新环境。

1.指导儿童认识理解安全标识。结合日常生活和相关课程的教学,引导儿童认识并理解交通指示灯、人行道、防火防电、逃生通道等标识及意义,如:在上学、放学路上能认识红绿灯并遵守执行,活动时远离有危险标识的场地和设施。

2.指导儿童安全开展课间活动。教师要参与初入学儿童的课间活动,指导儿童正确使用运动器械等校园设施,引导儿童注意课间活动安全,不追跑打闹,有序上下楼梯,防止踩踏。

3.教会儿童自护和自救方法。引导儿童学会识别危险情境和行为,教会儿童简单的自护和求救方法,了解在不同的环境中以什么样的方式向可靠的人求助。做好新入学儿童安全演练

4.热爱劳动

1.积极主动参与班级劳动。

2.能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3.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

 

热爱劳动,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有助于儿童融入集体,增强责任感。

1.鼓励儿童独立承担班级的自我服务。和儿童一起讨论班级自我服务内容,列出劳动清单,做好任务分工,认真完成,如:分餐、打扫卫生、给植物浇水、照顾体弱的同学等。

2.指导家长安排孩子做适当的家务劳动。如:准备餐具、洗碗、擦桌子、垃圾分类等,知道每个人都需要为家庭出一份力

 

三、社会适应

发展目标

具体表现

教育建议

1.融入集体

 

1.知道自己是班级的一员,能逐步融入班集体。

2.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能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认同所在的班级,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有助于儿童开启美好的小学生活。

1.帮助儿童逐步融入新班级。通过多种游戏和活动帮助初入学儿童相互认识,组织儿童集体讨论环境布置、班规制定、活动计划等,感受自己是班级的一员。

2.引导儿童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通过组织开展小组游戏、集体活动等方式比一比、赛一赛,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增强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2.人际交往

 

 

1.愿意主动接近老师,有问题能找老师寻求帮助。

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有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

3.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任务,互帮互助,发生冲突时会协商解决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帮助儿童熟悉老师、结交伙伴,逐步融入小学生活。

1.积极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入学前,教师应通过查阅儿童成长档案、与幼儿园教师交流、与新生家长沟通等多种途径了解新生的基本情况。入学后,教师关注每个儿童的适应情况,尊重和接纳儿童的个体差异。多与儿童亲密接触,通过微笑、爱抚和拥抱对儿童表示赞许和喜爱;耐心倾听儿童,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护、尊重和平等对待。

2.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通过多种游戏、活动帮助儿童在新集体中找到小伙伴,不让儿童落单。为儿童创造交往机会,设计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活动或任务,引导儿童互帮互助,发生冲突时学习协商解决

3.遵规守纪

1.了解并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的基本要求,有明确的规则意识。

2.能积极参与班级及各类活动规则的制定,想办法扩展游戏或推进活动

儿童具有明确的规则意识、较强的执行规则的能力,有利于适应并遵守新的班规、校规,逐步融入集体生活。

1.帮助儿童理解并学习遵守小学规则。通过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儿童理解班规校规的作用,结合违规引发的同伴冲突等实际案例,分析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后果,帮助儿童理解并学习遵守规则。要给儿童一定的时间理解和学习遵守规则,做不到时,不要简单地批评和指责。

2.引导儿童自主制定班级和活动的规则。组织班级或小组活动时,鼓励儿童出主意、想办法,讨论制定规则

4.品德养成

1.能初步分辨是非,做了错事能承认和改正。

2.喜欢集体生活,爱护班级荣誉。

3.具有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具有初步的责任感,诚实守信、热爱集体,有助于儿童积极适应新学校,参与社会生活,形成对家乡和祖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1.注重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培养儿童的良好品德。结合身边发生的同伴互助、矛盾冲突等事情,引发儿童积极的道德情感和体验。

2.增强集体责任感。引导儿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每个人都应为集体承担一定的责任。如:在组织开展活动时,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给儿童安排一些小任务,并鼓励指导儿童认真完成。

3.激发和培养儿童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通过升国旗、传统文化教育、校园特色文化等多种活动,激发儿童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四、学习适应

发展目标

具体表现

教育建议

1.乐学好问

1.在观察、阅读、互动讨论等情境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有好奇心,能够对不懂的现象进行追问和探究

儿童天生好奇好问,好奇心、求知欲有助于儿童主动学习。

1.创设敢问想问的氛围面对学校和课堂的陌生环境,新入学儿童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教师应鼓励儿童主动提问、不懂就问,用开放、包容的态度回应儿童的各种问题。各学科教师都应给儿童充分提问的时间和空间,不急于给出答案。

2.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教师应注意发现儿童在课堂上和生活中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和支持儿童不断追问,持续深入探究

2.学习习惯

1.做事专注,能有意识地调整注意力。

2.做事有一定的计划性,逐步学会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

3.遇到困难经常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儿童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入学初期儿童面临新的学习任务,巩固和强化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更重要。

1.引导儿童专注做事通过趣味性、挑战性、合作性的活动或任务,锻炼和培养儿童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2.指导儿童学习制订计划并坚持完成。鼓励儿童用图画、符号、文字等自己喜欢的方式,制订计划表或任务清单,指导和督促儿童按时完成,体会有计划做事的重要性。成人要注意观察儿童完成任务的情况,儿童遇到困难时,不急于干预,鼓励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不能独立解决时,引导他们与同学讨论,必要时给予指导

3.学习兴趣

1.对新知识、新环境感兴趣,积极参加各类活动。

2.喜欢到图书馆或班级图书角看书,积极参加与阅读有关的活动。

3.愿意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习兴趣是儿童入学后主动学习、积极适应的内在动力。初入学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尊重和接纳儿童不同的起点。

1.为儿童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新入学儿童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可借鉴幼儿园准备游戏材料的经验,根据学习需求为儿童提供可直接操作、亲身体验的材料,如:拼图、七巧板、积木、折纸等,吸引儿童主动参与各项活动。

2.创设轻松的听说环境。在日常生活和课堂教学中,引导儿童讨论感兴趣的话题,交流有趣的见闻、故事、图画书等,营造儿童敢说想说的氛围,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积极表达。

3.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学校要为班级提供多种多样的、适合初入学儿童阅读的图画书,在走廊、班级设立图书角供儿童自主取阅,支持儿童广泛阅读、轻松阅读;教师坚持每日为儿童读故事书,定期给儿童推荐好书,指导家长亲子共读,培养儿童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鼓励和支持儿童在生活和阅读中识字。

4.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指导儿童借助田字格把握汉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掌握正确的运笔方法,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通过给自己制作小书签、给爸爸妈妈写生日卡等方式,感受写字的意义和乐趣。对控笔能力弱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照,允许他们有一定的适应过程。

5.丰富儿童的数学经验。提供丰富的数学游戏材料,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儿童积累数学经验,如:去超市体验购物、小组活动的统计记录等,帮助儿童在实际操作中积累运用不同策略解决加减运算问题的经验

4.学习能力

1.在日常生活和课堂教学中能领会同学和老师说话的主要内容,并能积极做出回应。

2.喜欢阅读,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能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3.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4.乐于在阅读的语境中识字。学习认识汉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初步掌握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

5.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附件3

 

康巴什区小学与幼儿园双向衔接结对表

小学

幼儿园

一小

一幼、幸福童年

二小

二幼、十一幼

三小

三幼、七幼、奥斯顿

四小

六幼、民幼

五小

蒙幼、博翔

六小

八幼、十二幼

实小

五幼、十幼、旭禾

八小

九幼、尚都

 


附件下载

信息来源:区教育体育局

主办: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人民政府

承办:康巴什区政务服务局

技术支持:内蒙古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7-8581124

蒙ICP备11002510号-29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204号

网站标识码 1506000090

邮箱:kbszwfw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