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150603061614831U/2019-2772236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区政府办公室 文  号 鄂康政发〔2019〕49号
成文日期 2019-08-27 公文时效 有效

关于印发康巴什区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0-09-10 00:00
分享到:
【字体:

  

  各街道办事处,各部门,各国有企业: 

  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康巴什区乡村振兴实施方案》(2019-2023)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人民政府 

                                                                                2019年8月27日

  康巴什区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2019-2023年) 

    

    

    

    

    

    

    

    

    

    

    

    

    

    

    

    

  康巴什区农牧和水利局 

  2019年8月 

    

     

  前言 1 

  第一章 规划背景 2 

  1.1振兴基础 2 

  1.1.1区位条件 2 

  1.1.2 自然概况 3 

  1.1.3 政策指引 4 

  1.2 发展环境 6 

  1.2.1 经济基础 6 

  1.2.2 社会环境 7 

  1.2.3 精神文化风貌 7 

  1.2.4 生态环境 7 

  1.2.5 基层治理状况 8 

  1.2.6 脱贫攻坚情况 8 

  第二章 总体思路 9 

  2.1 指导思想 9 

  2.2 基本原则 9 

  2.3 发展目标 10 

  第三章  发展布局 13 

  3.1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13 

  3.2 有序推进乡村发展 14 

  第四章 乡村振兴发展实施路径 15 

  4.1 持续推动农牧业产业发展 15 

  4.1.1 构建现代特色农牧业体系 15 

  4.1.2 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15 

  4.2 重点扶持农村特色旅游产业 16 

  4.2.1 重点项目介绍 16 

  4.2.2客源市场分析 18 

  4.2.3旅游产业效益分析 18 

  4.3 优化生态宜居乡村布局 19 

  4.3.1 改善乡村生态宜居环境 20 

  4.3.2 聚力提升乡村文明 21 

  4.4 加速城乡融合发展 21 

  4.4.1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21 

  4.4.2 加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22 

  4.5 实现群众生活富裕 23 

  4.6发展全域旅游推动乡村振兴 24 

  第五章 规划实施保障 25 

  5.1 强化组织领导 25 

  5.2 坚持规划引领 25 

  5.3 强化政策与法制保障 26 

  5.4 注重典型带动 26 

  5.5 动员社会参与 26 

  5.6 抓好评估考核 27 

    

  前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描绘好战略蓝图,强化规划引领,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鄂尔多斯市委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特编制《康巴什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9-2023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1.1振兴基础 

 1.1.1区位条件 

    本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中南部,是鄂尔多斯市市委市人民政府驻地。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与东胜区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共同组成鄂尔多斯市城市核心区,是鄂尔多斯新的政治文化中心、金融中心、科研教育中心,位于鄂尔多斯市东西、南北两条经济走廊的结点处

 

                                            图1 康巴什区行政区位图 

  康巴什区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15个社区,总面积372.55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15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8.4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5.3万人。康巴什区东邻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南接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北靠东胜区罕台镇,西连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与东胜区、阿勒腾席热镇共同组成鄂尔多斯市城市核心区,区域内有G65、G18和G210等重要公路线以及东乌铁路、包西铁路等重要铁路线。鄂尔多斯机场15公里,距世界旅游文化名胜成吉思汗陵28公里,包西铁路和东乌铁路从城市外围通过。 

 1.1.2 自然概况 

  康巴什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地貌以丘陵地形为主,属于中国现代地形的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1200~1500m。区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起伏较大,有丘陵、高原和河谷地形。区域西部、北部、东部为丘陵地形,植被覆盖度低,地面高程1200~1450m,相对高差50~200m不等。中部为波状高原地形,地面波状起伏,倾向东南,地面高程1280~1320m,相对高差20~40m。域内有冲积河流堆积地形呈树枝状分布,主沟谷由西北向东南延伸,沟谷宽200~3000m,其中部为现代河床,河床宽100~1000m,底部平坦,横断面呈箱槽状。风积沙漠地形零星分布于区域内补洞沟、阿布亥沟、乌兰木伦河等沟谷的阶地上,为毛乌素沙漠之北部边缘。 

  康巴什区属于荒漠性温带大陆气候。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明显,冬长夏短。寒暑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气候干燥。春季气温骤升,降水少,干旱多大风,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夏季温热,雨水相对集中。秋季气温下降快,霜冻来临早。冬季漫长寒冷,多大风,降雪少。年平均气温为7.0度(℃),历史最高气温为37.4度(℃),历史最低气温为-31.4度(℃),年日照时数为3007.1小时(h),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53.6毫米(mm)。局部暴雨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7成以上,多为局部雷阵雨。全年8级以上大风天数在40天以上,主导风向为西风,工业园区位于康巴什区东南方,处于主导风向下风向。    康巴什区背山面水,北靠青春山,南邻东红海子湿地风景区,三面被乌兰木伦河环绕,地势平坦开阔。境内有乌兰木伦河、考考什纳两座水库,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康巴什区内林草覆盖率高,水土条件较好,具有良好的植被生长条件。 

 1.1.3 政策指引 

  1.1.3.1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牧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实现路径有7步走战略:乡村振兴实现路径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1.1.3.2脱贫攻坚战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国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坚持六大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 

  打赢脱贫攻坚战更需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加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破除发展瓶颈制约强化政策保障,健全脱贫攻坚支撑体系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推进脱贫攻坚大力营造良好氛围,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1.1.3.3 “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 

 1.2 发展环境 

 1.2.1 经济基础 

   “十二五”期间,康巴什区经济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综合实力更加雄厚。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8.7亿元2010年的19.5亿元年均增长 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9.4亿元,较2010年的6.4亿元年均增长 8%;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1.4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807元 

  “十三五”期间,康巴什区经济持续稳步增长。2018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9.7亿元,同比增长8.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3亿元,同比增长2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7.8亿元,同比增长3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431元,同比增长7.5%。 

  康巴什区经济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稳步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为后续经济建设开发打下扎实基础。 

  1.2.2 社会环境

  康巴什前身为青春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自治区级),于2004年批准更名为康巴什新区并启动建设,2006年市府迁址入驻,2016年6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县级行政区,2017年四大班子组建完毕。目前,康巴什区境内辖1个园区(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4个街道、15个社区,总人口15.3万人。 

  康巴什区农村地区共由两个街道办事处进行服务管理,辖区面积341.35平方公里,原有农村户籍人口3701户8044人,按照“三区规划”康巴什区属于禁止开发区,为着眼长远解决农村问题、集中改善民生、加快鄂尔多斯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康巴什区全面落实市委、政府提出的“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自2010年起全面实施人口转移工程以来,已累计将98%以上的农村人口转移进城。 

 1.2.3 精神文化风貌 

  康巴什区广泛组织开展、举办大型文化走基层文艺演出活动,通过送文艺、送祝福、送健康、送平安等形式,将关怀、温暖送到居民群众中间,切实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通过集中巡回文化文和街道社区分头行动相结合的方式,设置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内容,灵活多样开展送文化活动,带动居民的参与热情,推动康巴什区文化建设,切实保障广大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文化盛宴。 

 1.2.4 生态环境 

  2018年康巴什区深入推进污染防治,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大检查反馈的11项问题全部整改完毕,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考核指标全部达标,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重点流域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蓝天白云与绿水青山成为常态。 

 1.2.5 基层治理状况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年民生领域累计投入11.2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15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69%的较低水平。实现法定人群参保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城市低保标准和社会救助水平稳步提高。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拳打击黑恶势力和违法犯罪,万人发案数保持全市最低,公众安全满意度不断提升。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借鉴“枫桥经验”化解社会矛盾,建成投用市区两级联建共管的综治中心,推动矛盾纠纷及时化解,有力保障市府所在地政治安全。依法做好信访接访,成为自治区唯一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区。 

 1.2.6 脱贫攻坚情况 

  2018年康巴什区破难题守底线,“三大攻坚战”首战告捷。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突出精准识别和动态监测,全面落实各项扶贫保障措施,对重点困难群体实行三级包联帮扶,没有出现一户国家级贫困线以下家庭。   

  第二章 总体思路  

 2.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康巴什实际,结合城市产业特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以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为重点,坚持党建引领,发挥资源优势,全力推进城郊融合,推动农业农村农牧民共同进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融、田园家园乐园全民共享,打造乡村振兴新篇章。 

 2.2 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农村牧区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牧区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牧区工作方面的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牧区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牧区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坚持农牧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发挥农牧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牧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牧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牧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农村牧区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牧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牧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牧城乡关系。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不断深化农村牧改革,扩大农牧业对外开放,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调动各方力量投身乡村振兴。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以人才汇聚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增强农牧业农村牧区自我发展动力。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因势利导,分类施策、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丰富多彩。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2.3 发展目标 

  1)到2023年,康巴什区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推动康巴什区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2019年年底前力争完成以都市休闲农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区、优鲜田园区、牧野风情区、示范果林区、户外休闲区五大功能区的康巴什草原丝路·田园综合体项目。项目建成后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绿色农畜产品,满足休闲采摘需求,发展认养农业,打造成以农牧业为主导,以旅游业及绿色农产品为核心,以采摘游、研学、康养为配套的休闲农业发展于一体的旅游观光和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丰富康巴什草原丝路文旅业态。2020年将辖区剩余未转移农户,全部转移进城。 

  2)农村生态保护工作力度加大,生态植被覆盖率和环境面貌得到进一步提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增收渠道。 

  3)农村土地按规划合理利用,吸引社会资本发展特色产业,转移农牧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扩宽;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产业融合效果显著、生活环境优美宜居。乡村全面振兴,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基本实现。 

  第三章  发展布局  

 3.1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康巴什区积极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对国土空间的开发、保护和整治进行全面安排和总体布局,推进“多规合一”,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 

  3.1.1强化空间用途管制 

  康巴什区本着统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修复,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定位和陆海统筹原则,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等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主要控制线,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在区级层面精准落地,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健全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3.1.2完善城乡布局结构 

  康巴什区积极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增强城镇地区对乡村的带动能力。加快发展中小城市的同时,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加强以统筹城乡园区为中心的转移农民生活圈建设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新村庄,发挥多重功能,提供优质产品,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1.3严格保护生态空间 

  乡村生态空间是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 

  康巴什区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对自然生态空间的整体保护,修复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升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全面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 

 3.2 有序推进乡村发展 

  根据康巴什全面实施移民工程的实际,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村庄的现有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康巴什区哈巴格希街道办事处哈巴格希社区,具备成为城市后花园的优势,也具有向城市转型的条件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逐步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满足城市消费需求能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第四章 乡村振兴发展实施路径 

 4.1 持续推动农牧业产业发展 

 4.1.1 构建现代特色农牧业体系 

  4.1.1.1加快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积极发展旱作高效立体农业,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 

  4.1.1.2以特制胜、做优做强草原丝路文化农产品 

  坚持做特做优农业特色产业,着力发展高品质葡萄、西瓜丝路农产品 

  商品和文化的交流带来了“丝绸之路”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平、合作、发展、共赢”也是草原丝绸之路的文化理念,康巴什在丝路文化的草原线上,优质农产品的互通有无正是传达康巴什区对外友好合作、谋求共赢的农业心声,同时也是康巴什特色农业发展的康庄大道。 

 4.1.2 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4.1.2.1延伸农牧产品产业链 

  充分利用农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条件,丰富原生态精品农业文化内涵,延伸农业产业功能,提高原生态精品农产品创意创新水平。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突出精美、独特、实用原则,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4.1.2.2创新发展休闲农业 

  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区位和原生态风光资源做好丝路文化品牌产品,积极发展集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休闲观光、养老养生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创旅游综合产品,探索发展创意农业,推动三产产业融合发展。  

 4.2 重点扶持农村特色旅游产业 

  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康巴什区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开发、拓展乡村特色旅游。康巴什草原丝路田园综合体和经济果树园采摘项目,以都市休闲农牧业为主导,绿色农产品为吸引核,以研学、采摘游为配套的康巴什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将进一步推进生态休闲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增强生态休闲农业带动转移农民就业增收效应。项目建成后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绿色农畜产品,满足休闲采摘需求,进一步丰富康巴什草原丝路文旅业态。 

 4.2.1 重点项目介绍 

   4.2.1.1康巴什草原丝路田园综合体项目 

  康巴什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城市整体景观命名的AAAA级旅游景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格局,康巴什区规划建设草原丝路·田园综合体项目,项目位于康巴什北区,具有很好交通优势和地理条件,项目规划占地面积3000余亩,拟投资3000万元,计划发展集休闲采摘、果蔬认养、围栏牧场、特色养殖、科普研学于一体的现代都市休闲农业,力争打造成康巴什区新的旅游业态和市民菜篮子”。

  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康巴什城市规划区以西原康巴什一社,占地面积约642亩,一期总投资约1600万元。资金来源为上级专项补贴资金和农业投资贷款。 

  项目实施内容包含:投资65万元约5000㎡经济果树林、投资350万元约2800㎡现代化养殖场、投资50万元约60000㎡大田种植及市民认养田、投资379万元约5400㎡日光温室、投资400万元占地约2300㎡智能联栋温室、投资12万元占地约1500㎡塑料大棚以及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文化旅游与现代休闲农牧业有机结合,构建都市农牧业生态体系,同时满足城市居民田园休闲的生活需求。 

  2)项目体验规划 

  规划将地块按功能分为四个区:温室采摘区、天然饲养区、大田种植体验区、林下经济体验区。 

  温室采摘区:温室内及果树种植和采摘体验、高科技种植培育研学教学、温室观光、餐饮购物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天然饲养区:综合地形条件、内部功能等因素的考虑确定位置,既方便建设管理,又最大程度减小了养殖对于其他区域的影响。 

    大田种植体验区:根据地块内的农田位置,确定大田种植体验区范围,种植油菜花等景观效果好的植物,提高园区内整体景观效果。 

                       2 康巴什草原丝路田园综合体功能分区图 

  林下经济体验区:以果蔬种植为基础,以本地树种苹果树、梨树、桃树、杏树、海红果、黄太平等主要种植树种,打造春观花、夏避暑、秋摘果的鄂尔多斯的优质休闲经济果林。 

  4.2.1.2绿色果林采摘园项目 

  项目位于康巴什田园综合体南片区,计划投资约1300万元,资金来源为上级专项补贴和债券资金,规划建设经济林1000亩,种植苹果树、梨树、杏树、李子树、葡萄等经济树种。该项目将按照观光、教学、示范的方向发展建设,将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采摘、观赏等休闲体验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解决有劳动能力的转移农民直接参与本项目生产经营方面的就业,促进增收。 

 4.2.2客源市场分析 

  客源市场分为目标市场和潜在市场。其中,目标市场定位于鄂尔多斯本市,主要面向吸引农业休闲体验、家庭观光、绿色农产品供给,企业拓展培训、研学教育等市场客群;潜在市场定位于呼和浩特、包头、乌海、榆林等周边城市,主要面向商务考察、乡村体验旅游等市场客群。 

 4.2.3旅游产业效益分析 

  4.2.3.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以品牌为驱动,以农事研学体验为突破,进一步丰富和延展康巴什草原丝路旅游产品。项目可充分带动当地劳动力,有效推动上下游产业的繁荣,增加转移农民增收、就业渠道,提高收入,助力区域经济良性发展。 

  4.2.3.2社会效益 

  1)对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鄂尔多斯农牧业——休闲文旅产业还没有真正形成规模或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当地农牧业仍以传统经营模式为主,农牧业收入来源单一。本项目上马后将丰富当地产业内容,充分挖掘当地自然条件优势,扩充产业内涵,为当地寻求新的产业形态、新的产业模式打下良好基础。               

  2)完善产业链条,加快一二三产合发展 

  项目建成后将在当地拉动形成以农牧业生产、加工、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条,进一步加快一二三产整合发展,形成产业互补,产业壮大的势头。增加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带动GDP 增长提高居民收入都将有明显作用。  

  3)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 

  项目建设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动了当地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4.2.3.3生态效益 

  园区以生态建设、设施农业、现代农牧业为建设方向,不断改善土地品质,将有效提升植物群落的生存环境和防风固沙能力,显著改善地区植被,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3 优化生态宜居乡村布局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4.3.1 改善乡村生态宜居环境 

  4.3.1.1加强生态体系建设 

  围绕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切实增强承载力、吸引力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开发原则,创造便利宜居环境。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构建康巴什区绿色生态圈,着力提升森林、流域、农田、城市生态体系建设,巩固和发展生态功能区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优化生态结构,充分发挥经济林经济效益和天然林生态效益,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使坡地、荒地建成经济林地,实现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 

  4.3.1.2推动环境综合治理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两个涉农街道办事处根据需要成立志愿者服务工作站,依托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庆祝活动,联合共建单位党员及志愿者开展各类旅游线路、乡村环境整治等各类爱卫护卫志愿服务、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资源共享,壮大队伍,发动党员、辖区学校学生、以及驻地单位和包联单位等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队伍中来;同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制定符合涉农社区的《居民公约》,加强对居民环保知识宣传教育,发动人人爱护环境的氛围,提高常住村民的居住环境。 

  4.3.1.3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节约使用 

  统筹山水林田草系统治理。把山水林田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落实好天然林保护制度,把所有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扩大退耕还林,建立成果巩固长效机制。继续实施生态公益林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4.3.2 聚力提升乡村文明 

  4.3.2.1加强党员引领,号召移风易俗 

  以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和号召力,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以点带面,践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杜绝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遵守村规民约,在群众中树立良好榜样,以正确导向和行为示范引领广大群众弘扬新风正气。 

  4.3.2.2加强典型引领,树立村民榜样 

  利用街道、社区两级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墙、公益广告、道德讲堂等载体,着力将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促进家庭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导和激励群众生活方式转变,使精神文明建设之花常开常鲜。 

  4.3.2.3加强文化引领,提振乡风文明 

  通过歌曲、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将精神文明、乡风文明等内容融入到群众生活中去,潜移默化转变乡风民风,有效地提升群众素质。  

 4.4 加速城乡融合发展 

 4.4.1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4.4.1.1推动乡村产业融合  

  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工程,增强乡村造血功能,积极推动乡村三产融合,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庄、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农业综合体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共享经济在农业农村领域快速发展。 

  4.4.1.2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村组的差异性和社会发展走势变化,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4.4.1.3有序实现乡村振兴 

  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4.4.2 加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4.4.2.1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 

  全面提高农牧民组织化、专业化程度,着力培育一批有知识、懂技术、讲诚信、会经营的现代职业农牧民。 

  4.4.2.2加强专业人才建设  

  在大力开展实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双培双带”活动,注重把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返乡人士和退伍军人培养发展成党员。 

  4.4.2.3充分吸引各类人才 

  选聘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晓财务的人才,进入村两委会班子;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力度,通过依托企业,引进各类人才。 

 4.5 实现群众生活富裕 

  4.5.1进一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 

  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盘活土地资源要素市场,加快农村资源变资本步伐,拓宽农村融资渠道。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定出台土地流转指导性意见,引导适度规模有序流转土地,探索设立“土地银行”,做活土地文章。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允许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拓宽集体和群众增收渠道。 

  4.5.2推动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协调共进 

  以建立现代林业产业体系为引领,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布局、科技推动,推进林业产业规模化和效益化发展。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身,融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生态富民产业,发展经济林产业有利于有效利用国土资源,促进林业“双增”目标早日实现。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和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培育以特色经济林为当地林业支柱产业;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特色经济林。 

  按照适地适树、良种栽培、规模种植、科学管理的要求,采取新建与改造相结合,高标准打造特色经济林。充分发挥经济林培育森林、保护生态、营造景观、传承文化等多种功能和独特优势,创新推广以经济林栽培为主的多元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与经济林紧密结合的观光采摘、农事体验、休闲游憩等,进一步拓宽经济林产业发展领域,不断提高发展经济林的综合效益。 

  4.5.3进一步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充分利用康北创业园、康镇等企业区位优势让转移农民“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能干会干”,深入实施产业带动创业再就业工程,鼓励转移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增收。努力做到企业带动,合理分工。以企业为引领、社区为纽带、转移农民为基础,各成员具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立足主导产业、追求共同经营目标,各成员通过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融合渗透,形成比较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4.5.4全面落实“城乡统筹,集约发展”理念 

  在全面实施移民工程的基础上尽快尽早将辖区剩余未转移农民全部转移进城,以户为单位实施人口转移结对包联帮扶工作,完善工作体系,创新参与机制,落实支持政策,充分发挥县处级领导包联、政府部门结对帮扶的协作优势,大力倡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主动参与到农村未转移常住户转移进城工作中,使每户未转移常住户都有包联县领导、有包联部门、有包联企业,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向农村未转移常住户倾斜,形成推动人口转移进城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强大合力。  

  4.6发展全域旅游推动乡村振兴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培育、扶持、申报辖区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突出打造康巴什草原丝路田园综合体和经济果树园采摘特色项目。全力发展以旅游、文化为支撑的新型产业,着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乡村振兴之路。 

  要坚持以全域旅游为契机,发挥和利用好康巴什区区位优势和特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加快城郊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产业布局,不断丰富以生态、休闲、度假、养生为主的旅游产品,以乡村全域旅游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第五章 规划实施保障  

 5.1 强化组织领导 

  强化党委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责任,推动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坚持乡村振兴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党组织讨论决定的机制。科学制定配套政策和配置公共资源,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政策措施,增强可操作性。  

 5.2 坚持规划引领 

  规划是乡村振兴的龙头。康巴什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理念,坚持科学规划、从容建设,不盲目追速度,不一哄而起搞运动,确保乡村振兴有规可循、有章可遵、有序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组织实施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履职尽责,按照责任分工,抓好推进落实。要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坚持敞开大门编规划,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真正使规划编制的过程,成为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 

  提高规划执行力,持之以恒有序、依规推进;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推动形成规划引领、依规建设的良好氛围。  

 5.3 强化政策与法制保障 

  统筹整合各类相关政策,坚持把政策用足、用活、用实,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推动“三农”工作迈向新台阶,顺应转移农牧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全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  

  各部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严格执行现行涉农法律法规,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完善乡村振兴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法制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和推动作用。推动各类组织和个人依法依规实施和参与乡村振兴。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市场监管,规范乡村市场秩序,有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5.4 注重典型带动 

  坚持“点面结合,示范带动”,在面上,要让基础好的片区、组别先动起来,让有能力的村民先行一步,形成先进典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深入开展。  

 5.5 动员社会参与 

  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加强组织动员,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乡村振兴参与机制。创新宣传形式,广泛宣传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生动实践,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切实加大宣传动员引导力度,充分发挥标语、横幅、微信等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激发转移农民主体作用,营造上下全面支持、积极投入建设美丽宜居幸福新村的局面和氛围。   

 5.6 抓好评估考核 

  坚持把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与贯彻落实“三项机制”结合起来,实行“定标、定人、定责、定考”,严格按照相关实施细则、重点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分别对相关干部予以奖励激励或追究问责。 

   

   


附件下载

信息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主办: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人民政府

承办:康巴什区政务服务局

技术支持:内蒙古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7-8581124

蒙ICP备11002510号-29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204号

网站标识码 1506000090

邮箱:kbszwfwzx@163.com